所謂新古典主義的主要風格在於:在力求正確理解古代文化和歷史的前提下,用最現代的技法來處理故事情節及結構,強調節奏和速度。大量使用現代語言,準確而有限地使用文言和古典語匯,力求使現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無隔膜地切入古代社會。
“浪漫主義”(Romantic)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不大的差別在於它們所強調的方面,那是屬於內容與形式的關系的問題,浪漫的藝術家將情感的表現置於壹切之上,因此,浪漫的藝術中,情感常與形式的規則相對抗;另壹方面,古典的藝術家,則尋求形式與內容之間的 理想的平衡,他將情感的力量控制載他的藝術後面,努力協調情和理的要求,因此,和聲獲得均衡、平靜和古典藝術的有控制的品質。
古典的性情,在古希臘達到它的黃金時代,而且成為兩千年後文藝復興的靈感源泉。其實,古典和浪漫始終是交替存在或並存著,因為它們調配著人的天性中的兩種基本沖動:壹方面,對於傳統規範的熱愛,需要有情感的凈化和控制;另壹方面,對於陶醉和狂喜的願望,使他充滿對於未知的渴望。古典並不是沒有情感的形式,浪漫也不是沒有形式的感情。情感與形式是不可分的。關鍵在於它們的強調點。
法國革命是極重要的契機,權利從封建貴族手中轉移到新興的中產階級,大革命強調個性、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宗教自由、個性自由。而在藝術家那裏,這種個人主義的沖動,激發了浪漫主義的表現。
浪漫時期大師:
門德爾松(1809-1847) 、舒伯特 Frantz Peter Schubert(1797-1828)、
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 、柏遼茲、肖邦 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瓦格納、
威爾第、普契尼、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1833-1897)、
柴科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lovsky(1810-1856) 、馬勒 、斯特勞斯
比才 (1838-1875) 、斯美塔納 、西貝柳斯 、拉赫瑪尼諾夫 、穆索爾斯基
“現實主義”
現實主義表示二分明套哲學理論,壹個關於普遍概念的本質和另壹應付對象知識在世界上。
在後-古典和中世紀哲學方面,現實主義是形式的帕拉圖式的理論的發展 和舉行,壹般,普遍性譬如"紅色"或"人"有獨立,客觀存在,或在他們自己領土 或在上帝的頭腦。中世紀現實主義與Nominalism通常被對比,並且現實主義經典批評從這個觀點由彼得·Abelard和威廉提供了Occam 。
在現代哲學方面現實主義是壹個寬廣的期限,包含團結在哲學、理想、主義的***同的拒絕的幾運動。以它的最壹般的形式現實主義斷言,對象在外在世界獨立地存在什麼,考慮他們。最直接的這樣理論通常為人所知作為天真現實主義。它主張那在悟人直接地使明白對象和他們的屬性和因而得以進入對外在世界的直接。這個看法失敗,然而,解釋感知差錯和幻覺,和多數現實主義者爭辯說,原因過程在頭腦裏斡旋,或解釋,直接地被察覺的出現。因而對象實質 上依然是獨立,雖然原因機制也許變形,甚至完全弄虛,個體的知識他們。
“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常常被用來談論19世紀末到20世紀的文學藝術。它標明了壹種不同於以往任何時期的文學精神氣質或“現代的感受性”,是象征主義、未來主義、意象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等諸種流派的總稱。與許多文論術語的演變相似,最早的“現代主義”也是壹個帶有批評和嘲諷意味的貶義詞。根據卡林內斯庫的研究,1755年,塞繆爾·約翰遜把現代主義作為斯威夫特創造的新詞收入《英語語言詞典》裏。斯威夫特在致蒲柏的壹封信中說:“蹩腳文人以拙劣的減省和古怪的現代主義,帶給我們這些用散文和詩寫成的垃圾。”到19世紀末,這個詞的使用從貶義轉向中性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後被廣泛接受並獲得了合法性。魯文·達裏奧是把“現代主義”作為褒義詞使用並用以指稱現代美學革命的第壹人,早在1888年,他就用“表現手法徹底現代主義”來贊揚墨西哥作家卡裏多·貢特雷拉斯。
在現代西方的文論與批評中,現代主義這個術語大致有五種用法:①壹種美學傾向;②壹種創作精神;③壹場文學運動;④壹個松散的流派的總稱;⑤壹種創作原則或創作方法。這些用法有各自的偏重,但***同之處均把現代主義的含義界定為現實主義的反動。正如彼得·福克納所說:“現代主義是藝術擺脫19世紀諸種假定的歷史進程的壹部分,那些假定似乎隨著時光移易已經變為僵死的常規了。”
1)德拉克羅瓦:作品有:《加利列海》、《自由領導人民前進》、《希奧島的屠殺》等。
2)米勒:作品:《拾穗》、《播種者》等。
3)馬奈:作品:《露臺》、《草地上的午餐》、《吹笛子的少年》等。
4)德加:作品:《熨衣婦》、《賽馬場上的馬車》、《舞臺》等。
5)羅丹:作品有《吻》等。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壹詞最早曾在19世紀70年代使用。後現代思潮的真正興起是在本世紀60年代以後,到70年代其影響已較廣泛,80年代以來以法國為中心,後現代話語開始在全世界流通,主要代表人物有福柯(Michel Foucault)、利奧塔(J.F.Lyatard)等。後現代主義對囊括壹切面面俱到的世界觀提出了挑戰,它的目標在於消除傳統權威的合法性。後現代主義強調的是非決定論而不是決定論,是多樣性而不是統壹性,是差異性而不是綜合性,是復雜而不是簡單。它特別關註合法化危機和支配世界文化系統以現代計算機和傳媒為特徵的這些方面,對基於***識,理性溝通行動和人類自由之上的理論和科學深表懷疑,試圖尋求關於社會、語言和人類主體的新觀念,它提供了壹種新的認識視角,更新了傳統的思維方式。
後現代主義者清醒地看到了人類目前所面臨的核武器和環境這兩個足以毀滅世界的難題。正是在追本溯源的過程中,他們發現,對於人類今日的不幸,現代性難辭其責。因此,挑戰、批判現代性便成為後現代思想家的主要任務。正如格裏芬(D.R.Griffin)所說:“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拋棄現代性,事實上我們必須這樣做,否則,我們及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都將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在人與世界的關系上,後現代主義主張消除現代性所設置的人與世界之間的對立,因為如果我們把世界看作是與我們相分離的,是由壹些計算操縱的,由互不相關的部分組成的,那麼我們就會成為孤立的人,我們接人待物的動機也將是操縱與計算。
後現代主義對現代性的批判,源自於對工具理性及其惡果(極權統治、核恐怖和生態惡化)的批判。盡管現代性在後現代主義者眼裏有種種劣行,然而,後現代主義卻難以擺脫對現代性既愛又恨的關系。它要否定的不是現代性的存在,而是現代性的霸權,不是現代性的優點,而是現代性的局限。它欣賞現代性給人們帶來的物質和精神方面的進步,同時對現代性的負面影響深惡痛絕。後現代主義提出的問題是:能否有效地汲取現代性的優點又有效地避免現代性的弊端?顯然,問題的難度是不小的,因為這不僅關涉到現代性的命運,更關涉到人類社會的前途。
······································
說行天下 是非常不錯的小說網站大全,妳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