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拼音是:zhūxī。結構是:朱(獨體結構)熹(上下結構)。註音是:ㄓㄨㄒ壹。
朱熹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詞語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1130-1200)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在哲學上發展了二程(顥、頤)關於理氣關系的學說,集理學之大成,建立了壹個完整的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世稱程朱學派。認為理氣相依而不能相離,但“理在先,氣在後”。主張啟發式教育方法,反對死記硬背。對經學、史學、文學以及自然科學也有研究與貢獻。著作有《四書集註》、《朱子語類》、《朱文公文集》等。
二、國語詞典
人名。(西元1130~1200)_字元晦,後改字仲晦,晚號晦翁,又號晦庵、紫陽。宋婺源人,僑寓建州。曾講學於建陽考亭,因號考亭,晚築草堂於雲谷山,又號雲谷老人。累官寶文閣待制,卒謚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寶慶中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徽國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編次著述之書甚多,所註四書,明清科舉奉為程準。詞語翻譯英語ZhuXiorChuHsi(1130-1200)_,alsoknownasMasterZhu德語ZhuXi(Neokonfuzianer)_(Eig,Pers,1130-1200)_法語ZhuXi
三、網絡解釋
朱熹(南宋理學家)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壹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壹人。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註》《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註》,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註》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關於朱熹的詩詞
《參加國際朱熹學術講座會有感》《南城吳氏社倉書樓為余寫真如此因題其上慶元庚申二月八日滄洲病叟朱熹仲晦父》《丹山碧水憶朱熹》
關於朱熹的詩句
朱熹曾薦釋誌南至袁處朱熹余嘗謂:讀書有三到
關於朱熹的成語
朱樓碧瓦琴斷朱弦看碧成朱朱門繡戶紆朱懷金看朱成碧朱輪華轂楊朱泣岐朱盤玉敦朱幹玉戚
關於朱熹的詞語
朱盤玉敦搓粉摶朱朱樓碧瓦朱門繡戶晨光熹微琴斷朱弦看朱成碧朱幹玉戚粉墻朱戶看碧成朱
關於朱熹的造句
1、朱熹壹生從事理學研究,又竭力主張以理學治國,但卻不被當道者所理解。
2、第二部分以洪興祖、朱熹為中心,結合歷史背景、個人遭際等分析在宋代產生的尊屈與抑屈的爭論。
3、和樂愛國教授的壹席談,讓記者抓住了重點,發現了朱熹學術上的閃光點,特別是跟現代思潮合拍之處。
4、大,風景好,宋代的王胄、朱熹等名儒以及明代名相李九我曾經在山中留跡,他們題寫的墨寶蒼勁雄渾,他們留下的詩章慷慨激昂,為烏髻巖添加了文雅氣息。
5、宋儒朱熹格物窮理,壹草壹木皆含至理,這。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朱熹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