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允許。 《京本通俗小說·西山壹窟鬼》:“ 乾娘 應允,和 王婆 謝了 吳教授 自去。”《三國演義》第十六回:“ 紀靈 私忖:戟在壹百五十步之外,安能便中?且落得應允。待其不中,那時憑我廝殺。”《平山冷燕》第十二回:“ 宋信 與 張寅 不知其意,只道是敬他才美,十分快活,滿口應允。” 張潔 《誰生活得更美好》:“生活不是對他應允了比別人多得多的權利嗎?”
容許
允許,許可。 唐 王建 《初到昭應呈同僚》詩:“同官若容許,長借老僧房。”《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白虎精傳》:“爺娘再三留不住,任其兒子上 東京 。 元華 見父相容許,將身打扮便行程。”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他的所謂‘自由人’的立場,不容許他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2. 或許。 唐 李商隱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莫逾巾履念,容許後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