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詩人也好普通人也罷,辛棄疾喜歡在創作當中引經據典,貌似與生長環境沒有太大的聯系。而且退壹步來講,詩人在寫詩詞的過程中引經據典都是壹種慣用的手法。引經據典會使創作的文章說服力更強,同時也增加了詩詞的文化內涵和深度。引經據典不是個別詩詞大家的創作手法,而是在文學圈慣用的壹種藝術表達方式。
首先,對於辛棄疾這個人物進行壹些了解。辛棄疾的確擁有傳奇的壹生,他不僅僅有雄心壯誌,是南宋的壹名官員和將領,在軍事上小有成就。除此之外,辛棄疾還是壹位文學界領域突出的人物,他代表的是豪放派詞人,留下了不少傳頌千年的詩詞創作。辛棄疾的詞作大部分都是豪邁、磅礴大氣,不拘於兒女情長的,而表現自己心中對家國的那腔熱血,創作特點沈郁頓挫又帶有幾分的柔情細膩。
其次,辛棄疾縱使是生長在金國,但地域並不能決定壹個人的創作手法,更何況引經據典是古往今來詩詞人創作過程中最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即為?用典?。舉個例子來講,
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當中,辛棄疾寫下?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短短的三句話就運用了劉義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霍去病等人的歷史典故,進而表現出自己的情感態度。
然後,
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當中,辛棄疾也寫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直接引經據典,借孫權這壹人物,將孫權當時不畏強敵、不茍且偷生的那種為國態度表現出來,直接諷刺了當時南宋領導者的怯懦。總而言之,辛棄疾目前存在的詩詞有600多首,其中引經據典的創作不在少數,這並不是由於生長在金國,而是更加有力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