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有什麽好玩的地方?

依蘭,清代始稱三姓,赫哲語“依蘭哈拉”。後金(清)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至1662年(清康熙元年),葛依克勒、奴業勒、祜什哈哩三大氏族最先來此定居,故有三姓之稱。夏商為肅慎地;漢晉為挹婁地;南北朝時屬安骨部屬境;隋為靺鞨國鐵利府德理鎮所在地;遼為五國部之越裏吉部,稱五國頭城,列五國之首,金為胡裏改路;元為海蘭府碩達勒達(水達達路);明為明爾哈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設副都統;民國初為依蘭道;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依蘭縣。依蘭歷史源遠流長,文物古跡甚多。壹九五壹年發掘的“倭肯哈達洞穴”遺址可稱東北三省新石器時期文物出土之先聲,列為新中國考古重大成果之壹。出土的文物有石器、陶器及玉器等,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公元十世紀,分布在松花江、黑龍江及烏蘇裏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了著名的五大部族,(《遼史》營衛誌下):“五國部剖阿裏國、盆奴裏國、奧裏米國、越裏篤國、越裏吉國,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都部署司”因其位置最西,又為五國部的會盟之城,故又稱五國頭城。城略呈長方形,周長約2800余米,城垣為夯築,殘高三米多。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兵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四月俘徽、欽二帝及宗室千余人和大量財物北歸,金天會八年(公元1130年)。抵胡裏改路,即今依蘭之五國城,開始了這兩位亡國之君的囚禁生活,所謂“坐井觀天”之說流傳甚廣。據史料記載,二帝相繼於1135年和1156年囚死於此。土城子鄉的土城子古城遺址,遼、金時期的城廓,護城河、甕城至今歷歷在目,城址為不規則形,周長3345米,城垣殘高4米余,每年都有零星文物出土。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巴彥通抗俄要塞,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位於縣城東三十華裏的松花江右岸的巴彥哈達群山之中,由五座大營與大炮臺兩部分組成,二者相互依托,形成對松花江水路扼守的要沖,尚有抗擊沙俄入侵的重要遺跡,是壹處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八二年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著入《中國名勝詞典》之條目。依蘭縣北山“四塊石”山勢峻峭,巖峰嶙峋,丹清河水清澈湍急,風景如畫,沿途“八大風景”可與南國名勝媲美。這曾是中***滿洲省委運籌抗日救國大計的地方。這裏曾設抗聯三、六軍被服廠、後方醫院,抗聯戰士的忠骨就掩埋在山間的白樺林中。慈雲寺院內有依蘭縣出土文物陳列室,展出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銅器、鐵器、玉器和女真人、滿人早期的生產、生活用具;金代的官印、銅鏡、銅鍋;清代乾隆年間賜封三姓之葛氏七世祖先阿木奇卡及其長子董薩那與兩代夫人“誥封”更系稀有真品。這些珍貴的文物,對研究依蘭的沿革史、民族學和民俗學等有著重要價值。每年都接待來自國內外各地的大批遊人、學者,成為依蘭歷史文化的個窗口。正象“三姓風土”壹詩詞所描繪的那樣:“肅慎古名城,挹婁舊俗醇。土民融滿漢,風化變批獉,結陣愁蚊蠓,成茸獵鹿麝。珠光胎蚌蛤,礦氣孕金銀。蘿菔瓤皆脆,蘑菇味最珍。野蔬餐薯豆,佳果剝松仁。有酒消寒夜,無花過晚春。地連使犬部,族雜打牲人。胙肉承留客,生魚膾宴賓。立竿群敬祖,擊鼓跳迎神。老幼攜煙草,縱橫積柞薪。開荒田真真,計坰甸林林。烏拉能添履,麅皮且當巾。火犁耕處處,冰橇走轔轔。移墾由清代,文明自女真。”古城---依蘭,歷經世代滄桑,也必將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