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節的詞語解釋是:1.古代符信之壹種。2.發兵符和使者所持節的統稱。3.單指使者所持之節。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長官或專使。拼音是:fújié。註音是:ㄈㄨ_ㄐ壹ㄝ_。結構是:符(上下結構)節(上下結構)。
符節的具體解釋是什麽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壹、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古代符信之壹種。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為兩半,使用時以兩半相合為驗。引《管子·君臣上》:“則又有符節印_典法_籍以相揆也。”尹知章註:“符節印_所以示其信也。”《周禮·地官·掌節》:“門關用符節,貨賄用_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⒉發兵符和使者所持節的統稱。引《史記·高祖本紀》:“秦王子嬰素車白馬,_頸以組,封皇帝_符節,降_道旁。”司馬貞索隱引韋昭曰:“符,發兵符也;節,使者所擁也。”⒊單指使者所持之節。引《史記·樂毅列傳》:“先王以為然,具符節南使臣於趙。”⒋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長官或專使。引宋周_《清波雜誌》卷十:“凡今廟堂進擬符節次,得不鑒公孺之論而益精其選!”清劉大_《送張福清序》:“舟車之險,懸崖斷塹,石芒林立,側足僅可投步,水_漩傾側,船行亂石間,以故符節不通,人_罕至。”
二、國語詞典
古代出入城門關卡的壹種憑證。用竹、木、玉、銅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各取其壹,使用時相合以為憑。後指朝廷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為憑證。
三、網絡解釋
符節(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憑證)符節,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征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壹種憑證。用金、銅、玉、角、竹、木、鉛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時雙方各執壹半,合之以驗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關於符節的詩詞
《辰州·詔條符節古連今》《紀夢·夢如符節自然合》
關於符節的詩句
持符節忽將符節撫山東符節深恩隔瘴雲
關於符節的成語
若合符節吞符翕景鼎玉龜符枝枝節節
關於符節的詞語
吞符翕景鬼畫符書符咒水名不符實名符其實尺竹伍符尺籍伍符若合符節鼎玉龜符虎符龍節
關於符節的造句
1、其言行與帝國主義行為適相表裏,與二戰後日本美化侵略逃避戰爭責任之遁詞亦若合符節。
2、授予符節和黃鉞,作為加重將帥權力的標誌。
3、蒙面人揣度上官劍南出手,若合符節,知他心高氣傲,不會壹出手就是乾坤八式,定是百變無影神拳拳法。
4、我將替基督耶穌稍微增加壹點潤飾,因為他是壹位重要的人物,他跟我對於巴洛克風格的評述若合符節。
5、況八陣之法,久失其傳,聖制壹新,稽之前聞,若合符節。
點此查看更多關於符節的詳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