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字的由來和歷史如下:
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壹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壹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和日本,由此形成了壹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
據史誌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符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壹樣,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征符號。此後日本在仿制銅鏡時,也開始仿制漢字銘文。
漢字假借字
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語文,大量的漢語詞匯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詞典》所收的60218個日語詞匯中,據統計,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詞匯總數的55%。由於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及其深遠影響,即使假名創制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
後代雖有人提出廢除日文中的漢字的主張,但壹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對,未能施行,漢字在日文中壹直占有較大比重。後來日本頒布《當用漢字表》,其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這說明,假借漢字在日文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已使漢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脈之中,難以割舍。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日本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