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具體要看例句的。常用的有:
1.形聲。 讀zhuī。急聲回答聲。
2.唯諾(應答;連 聲應諾而不表異議)
3.副詞。只有,只是。如:
唯北狄野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唯余其壹。——吳均《與朱元思書》
唯巨石巋然。——《呂氏春秋·慎行論》
4.以,因為。如:
唯無德也。——《國語·晉語》
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左傳》
5.表示希望、祈使。如:
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史記》
6.表示聽任、任隨。如:
唯所納之,無不如誌。——《左傳》
7.連詞。雖然,縱使 。如:
弘、湯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說也。——《史記》
8.助詞,表示肯定 。如:
如地如天,何私何親;如月如日,唯君之節。——《管子》
9.助詞,用於句首,無實義。
唯求則非邦。——《論語·先進》
唯天子,受命於天。——《禮記·表記》
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漢書》
唯進修是急。——清· 劉開《問說》
唯師心自用。
唯道之所成。
參考百度詞典。
2. 文言文唯才是任翻譯唯才是任——是,語中助詞。外動詞之賓語倒置於外動詞之前時,以“是”字居二者之中助之。
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書.蔡仲之命》
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十四年》
意思就是及物動詞的賓語前置時,在這個動詞和前置賓語中間加壹個“是”字,以加強語氣。這是古文“是”的特殊用法:唯才是任=只任命有才能的人。
唯德是輔=只輔佐有德行的人。
唯余馬首是瞻=只要看著我的馬的腦袋。
參見:楊樹達《詞詮 P 200》
3. 文言文中的“惟”和“唯”怎麽區別唯:<;象>;形聲。本義:急聲回答聲
<;副>;只有,只是
以,因為
<;連>;雖然,縱使
<;助>;表示肯定
用於句首,無實義
惟:<;動>;形聲。本義:思考;思念
<;副>;只有,只是
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相當於“又”
相當於“猶”、“還”
用在句首,表希望、祈使
<;連>;表示並列關系,相當於“與”、“和”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則”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即使”、“雖然”
<;介>;由於,以
惟獨:就單單的意思
唯獨:
具有在其他人中所不能找到的根本特點的
排除任何他人或他物的;再沒有別的人或別的東西的
唯獨他到達了
單單;只有
古漢語虛詞詞典中:
唯,可用作副詞、連詞、助詞。先秦時已有用例,後壹直沿用於文言中。現代漢語書面語也使用。
惟,可用作副詞、連詞、助詞。先秦已普遍使用,後壹直沿用於文言中。
《說文》中對兩個字的本意解釋:(可以看最前面的詞霸上找的內容.)
“唯,諾也。”
“惟,凡思也。”
在字的本意上,二者是有差別的“唯”表壹種應答,“惟”表示思考。
像“唯唯諾諾”就不能用“惟”。而且作為副詞時“惟”沒有表示“應答”的意思。
而“惟妙惟肖”就不能用“唯”
“唯”並不能完全取代“惟”,只是,在現代漢語中,用到只能使用“惟”的情況並不多
4. 文言文用法:誰能介紹下“唯”和“惟”唯:
①作wěi。應答聲。唯唯諾諾。
②只,只有。《史記》:方今唯秦雄天下。
③雖然。《荀子》: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予也。
④由於。《漢書》:進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
惟:
①思,考慮。《詩經》:載謀載惟。
②只,只有。《商君書》:惟明主愛權重信,而不以私害法。
③由於。《尚書》:亦惟汝故。
④和,與,同。《尚書》:齒革羽毛惟木。
⑤雖然。《史記》: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
⑥句首語氣詞。《尚書》: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打的我累死了。。。妳去買壹本簡明古漢語詞典好了~偶們老師就推薦偶們買的,以上就鍵入自簡明古漢語詞典~
5. 文言文《小人無朋》的翻譯原文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濟;終始如壹,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工、驩兜等四人為壹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壹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臯、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立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壹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壹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壹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為壹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嗟呼!治亂興亡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譯文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從古代就有了,只是希望國君能夠分清楚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壹般說來,君子和君子是因為誌趣相同而結為朋黨,小人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而結為朋黨,這是自然的道理啊!然而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麽緣故呢?小人所愛好、所貪圖的是薪俸、是錢財啊!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相互牽引,勾結而成為朋黨,這是假的.等到他們看到利益後就爭先恐後了,有時利益沒了就交情疏遠,甚至反過來互相傷害,即使是兄弟親戚這麽親近的人,也不能互相保護了.所以臣下我認為小人是沒有朋黨的,他們雖然暫時結為朋黨,卻是假的啊!君子就不是這樣了,他們所堅持的是道義,他們所履行的是忠信,他們所愛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修養自己,就會誌趣相同而互相助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情,就會心思相同而互相幫助,始終如壹.這是君子的朋黨哪!所以做君主的人,應當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那麽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唐堯的時候,小人***工、歡兜等四人結為壹個朋黨,君子八元、八凱等十六人結為壹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了四兇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凱的君子朋黨,堯的天下因此而大為治理.到了舜自己做天子,臯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於朝,互相贊美、互相謙讓,壹***二十二個人結為壹個朋黨,而舜都重用他們,天下也因此而大為治理.《書經》上說:“紂王有億萬名大臣,卻有億萬顆心;周有三千名大臣,卻只有壹條心.”紂王的時候,億萬人的心各個不同,可以說並沒有結為朋黨,然而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大臣,三千人結為壹個大朋黨,可是周朝用了這些人而興盛.後漢獻帝的時候,把全天下的名士都囚禁了起來,把他們當黨人看待;等到黃巾賊造反,漢朝大亂,後來才懊悔覺悟,釋放了所有黨人,然而國家已經無可挽救了.唐朝末年,逐漸產生了朋黨的爭論,到了唐昭宗的時候,殺光了朝廷的名士,把他們都丟到黃河裏去,並且說:“這些人自命清流,可以把他們丟到濁流裏去啊!”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前代君主,能夠使人人不同心思,不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上紂王了;能夠禁止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比不上漢獻帝;能夠殺害清流的朋黨,誰也比不上唐昭宗的時候.然而(這些人)結果都讓國家紛亂滅亡.互相贊美,彼此推讓,壹點兒也不自相猜疑的,誰也比不上舜的二十二名大臣;舜也毫不懷疑地都進用了他們.然而後代並不譏笑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欺騙,反而稱贊舜是個聰明睿智的聖君,這是因為他能分辨君子和小人啊!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大臣三千人***同結為壹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沒有比得上周朝的了,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這是因為善人雖多卻不嫌多啊!前代治亂興之的過程,當君主的人實在可以引為借鑒啊!理解這是壹篇議論文,圍繞“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展開議論.作者認為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道義”的基礎上的,至於小人則“以同利為朋”,故作者認為小人無朋,其暫時結為朋友,也是虛假的.文章緊扣“小人之朋”和“君子之朋”的實質區別作對比分析,鮮明地揭示其真偽和對國家的利弊.文章思路清晰,是非分明,頗具辯論色彩.。
6. 文言文兩則中的“惟”是什麽意思惟(wéi)[動]
⑴ 形聲。字從心,從隹(zhuī),隹亦聲。“隹”意為“鳥頭”、“銳頭”、“尖頭”。“心”與“隹”聯合起來表示“心尖起來”(心像鳥頭壹樣形成了尖頭,有了明確指向)。本義:心思集中於壹點。轉義:用為副詞,相當於“僅”、“只”。英譯為on(e)ly
⑵ 同本義think
惟,凡思也。——《說文》
臣竊惟事勢。——賈誼《治安策》
吾惟之,堅子固不足遣。——《漢書·張良傳》
⑶ 又如:惟思(思慮);惟度(思考忖度);惟念(思念;考慮)
⑷ 為,是be
萬邦黎獻,***惟帝臣。——《書·益稷》
不變惟何。——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⑸ 有have
相亦惟終。——《禮記》
⑹ 聽從,隨從obey
大國茍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劉獻廷《廣陽雜記》
⑺ 又如:惟惟(聽從順服的樣子)
⑻ 願,希望hope
若草庵見毀壹節,成功之後,萬惟留心。——《英烈傳》
⑼ 又如:惟所欲為(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任意而為)
⑽ 在於lie in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書·大禹謨》
副詞
惟(wéi)[副]
⑴ 用來限定範圍,相當於“只有”、“只是”only
惟明克允。——《書·舜典》
惟士為能。——《孟子·梁惠王上》
惟聞女嘆息。——《樂府詩集·木蘭詩》
惟吾德馨。——唐·劉禹錫《陋室銘》
惟有乳下孫。——杜甫《石壕吏》
惟手熟爾。——宋·歐陽修《歸田錄》
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長公(袁可立子袁樞)無愧斯語矣。——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夫植物之中,稟真剛之氣者,惟松為獨多。——明·宋濂《看松庵記》
惟,獨也。常語也。或作唯、維。——清·王引之《經傳釋詞》
⑵ 又如:惟壹惟精(精誠專事,毫無雜念);惟義是從(只要有道理就堅決服從);惟口起羞(謂言語不慎,招致羞辱);惟利是求(壹心為利,別的什麽都不顧);惟精惟壹(精純專壹)
⑶ 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相當於“又”again。如:惟新(更新)
⑷ 相當於“猶”、“還”still
惟,猶猶也。——裴學海《古書虛字集釋》
連詞
惟(wéi)[連]
⑴ 表示並列關系,相當於“與”、“和”and
告爾四國多方,惟爾殷侯尹民。——《書·多方》
⑵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則”then
德威惟畏,德明惟明。——《書·呂刑》
⑶ 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即使”、“雖然”even if
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史記·淮陰候列傳》
介詞
惟(wéi)[介]
由於,以because
亦惟汝故,以丕從厥誌。——《書·盤庚中》
助詞
惟(wéi)[助]
⑴ 用在年、月、日之前
惟二月既望(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日)
⑵ 用於句首,無實義
惟士無田,則亦不祭。——《孟子》
⑶ 用在句中,起調整音節的作用
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召誥》
7. 用古文表達無奈原發布者: *** 亞
表達無奈的文言文篇壹:表達無奈的文言文哪些比較經典的古風適合用來感慨痛苦無奈的心情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壹些感慨痛苦的經典古文句子,希望能幫到妳!感慨痛苦的經典古文句子摘抄1.幾段唏噓幾世悲歡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舉杯獨醉,飲罷飛雪,茫然又壹年歲。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霧散,夢醒,我終於看見真實,那是千帆過盡的沈寂。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樓,上有傾城傾國之舞袖。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心微動奈何情己遠,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10.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盛宴之後,淚流滿面。11.也許是前世的姻也許是來生的緣錯在今生相見徒增壹段無果的恩怨。12.壹朝春去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13.見榴花水中淺笑也無悔陪妳醉看今朝14.壹花壹世界,壹葉壹追尋。壹曲壹場嘆,壹生為壹人。15.壹年老壹年,壹日沒壹日,壹秋又壹秋,壹輩催壹輩壹聚壹離別,壹喜壹傷悲,壹榻壹身臥,壹生壹夢裏尋壹夥相識,他壹會咱壹會那壹般相知,吹壹會唱壹會。16.有壹種隱忍其實是蘊藏著的壹種力量,有壹種靜默其實是驚天的告白。17.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壹句,等待下壹次相逢。18.這次我離開妳,是風,是雨,是夜晚;妳笑了笑,我擺壹擺手,壹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19.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