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漢墓因曾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被列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
如今我們可知,馬王堆漢墓的主人是西漢開國功臣,長沙王丞相轪侯利蒼,利蒼的夫人及兒子。
1972年,考古人員對馬王堆漢墓進行挖掘後證實,馬王堆壹號墓主人是利蒼之妻,二號墓主人是利蒼,三號墓主人則是利蒼之子。
其中在挖掘壹號墓時,從該墓中出土了壹枚印章,經過專家考證,該印章上刻有?妾辛追?字樣,於是利蒼之妻的名字也為世人所知曉,而?辛追?這個名字也壹直被人們廣泛認可。
但是,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刊登了壹篇名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與顛覆》的文章,這篇文章裏寫道:
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通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壹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通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壹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
如果按照這篇文章所說的話,我們曾讀了四十多年的?辛追?是錯的,利蒼的妻子不叫辛追而是叫?避?,?辛追夫人?成了?避夫人?。
其實第壹次看到這則消息後我並沒有被震驚到,因為像這種事情其實並不是第壹次發生,還記得出土於殷商廢墟的那尊青銅鼎嗎?當初專家對鼎內所鑄的三個字進行研究後得出?司母戊?三個字的結論,以致於以後很長壹段時間內這尊鼎都被叫做?司母戊鼎?,但後來專家再次考證後得出這三個字應該是?後母戊?,所以被叫了七十多年的?司母戊鼎?正式改名成了?後母戊鼎?。
在我看來,考古是壹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當我們面對壹件件承載了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文物時,必須要秉持著科學嚴謹的態度去研究曾發生在它們身上的事實真相,不容有絲毫的放松與懈怠,而這些文物由於年代久遠,很多信息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所以,後人研究古人難免會出現各種差錯。但是真相壹定會有重現之日,考古允許我們出錯,但也強制我們必須承認錯誤,這是對歷史最起碼的尊重。
所以,如果說?辛追?真的是?避?被誤讀後的結果,那麽盡快的改正過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來看,?辛追?究竟是不是?避?的誤讀還是缺乏可靠的依據,起碼目前我個人認為,將?辛追?強行解釋為?避?的誤讀是不可取的,為何這麽說呢?
西漢立國之初,在書寫方面繼承了秦朝的小篆與秦隸,但西漢後期,隸書得到極大發展,到了東漢隸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的書寫字體。
所以,如果?辛追?是?避?的話,那麽當時從馬王堆裏出土的那枚印章應該是?避?的小篆體,即
那麽這枚印章上的?辛追?二字是什麽樣子的呢?下面來看
通過兩張照片的對比,乍壹看確實很像,但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面說過,考古是壹件嚴謹的事情,不容有半點勉強或將就之意,如果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西漢時期的?避?字還有這種寫法的話,那麽?辛追?是?避?的誤讀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