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揠苗助長與刻舟求劍獲得了什麽道理

揠苗助長與刻舟求劍獲得了什麽道理

揠苗助長

發 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釋 義揠:拔起.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後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寓意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壹寓言還告知壹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內容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註釋]

①閔(mǐn)——同“憫”,擔心,憂慮.長(zhǎng)——生長,成長,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樣子.

③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

④予——我,第壹人稱代詞.

⑤趨——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幹枯.耘苗:給苗鋤草

⑦非徒——非但.徒,只是.

⑧其人——他家裏的人.

譯文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壹棵棵的往上拔,回家還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裏壹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近義詞 欲速不達

反義詞 放任自流、循序漸進

示 例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也不能放任自流.

出 處先秦·孟軻《孟子·公孫醜上》

刻舟求劍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裏.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編輯本段]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編輯本段]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鄭人買履、表水涉澭

[編輯本段]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編輯本段]註 釋

1.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2.自--從.

3.遽--音句,急遽,立刻,匆忙,表示時間很緊迫.

4.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5.是--這兒.

6.不亦惑乎--不是佷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壹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7.墜--落.

8.契者--雕刻的人/地方.

9.若--如果.

10.是吾劍之所從墜--這裏是我的劍墜落的地方.

11.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

12.求--找

刻舟求劍的意思

刻舟求劍是壹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成語詞典中註音為( kè zhōu qiú jiàn ),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大意是:有壹個楚國人乘船渡江,壹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裏.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壹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刻舟求劍是壹個貶義詞,並列式短語,為“刻舟”和“求劍”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並列短語,在句子中可以作謂語、定語或者狀語.

刻舟求劍的近義詞是墨守成規 ,反義詞有見機行事

相關作品:刻舟求劍文言文閱讀及賞析

[編輯本段]詞性

中性詞

[編輯本段]含義

比喻壹個人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編輯本段]成語舉例

似妳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二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