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梵音,是佛經?大神們幫幫忙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梵音 梵音(壹)又作梵聲。佛菩薩之音聲。即佛報得清凈微妙之音聲,亦即具四辯八音之妙音。佛三十二相中即有梵音相。據大智度論卷四,佛之梵音如大梵天王所出之聲,有五種清凈之音:(壹)甚深如雷。(二)清徹遠播,聞而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諦了易解。(五)《聽者無厭。法華經卷七妙音菩薩品、無量壽經卷下》(二)為梵唄之壹種。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五種梵音 五種梵音 [出長阿含經] 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凈之音也。壹正直音謂諸梵天。禪定持身。無諸欲行。而其音聲。端正質直而不邪曲。是名正直音。二和雅音謂諸梵天。心離欲染。愛樂律儀。而其音聲。柔和典雅。離諸粗獷。是名和雅音。三清澈音不濁曰清。透明曰徹。謂諸梵天。戒行清凈。心地圓明。而其音聲。清凈明徹。是名清澈音。四深滿音謂諸梵天。凈行圓滿。心光湛寂。而其音聲。幽深充滿。而不淺陋。是名深滿音。五周遍遠聞音足備曰周。普通曰遍。謂諸梵天。心光瑩凈。普映十方。而其音聲。周遍遠聞。而不迫窄。是名周遍遠聞音。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 佛經 佛經 是對佛教經典的壹種簡略說法。有 廣義 和 狹義 兩種。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為“大藏經”,包括印度和中國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內。 廣義的佛經 廣義的佛經總稱“三藏”,包括: ◎經藏:梵文Sū-tr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素袒纜藏”,指釋迦牟尼諸弟子所傳述的釋迦在世時的說教,以及其後佛教徒稱為釋迦牟尼言 行的著作。 ◎律藏:梵文Vinay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毗奈耶藏”,記載佛教僧侶的戒律及佛寺的壹般清規。 ◎論藏:梵文Abhidharma-pitaka的意譯,音意合譯為“阿毗達磨藏”,是對佛教教義的解說。 狹義的佛經 狹義的佛經專指 經藏 。 藏經的編纂 漢文藏經的編纂始於南北朝時,到唐開元時,據《開元釋教錄》記載,已有1076部,5048卷。之後,各代又續有新譯經論和著述入藏。藏經最早有開寶藏。北宋初開始刊印。最初為蜀版,後有福州版、思溪版、磧砂版等。 辨中邊論 法界無差別論 十誦律 摩訶僧只律 法華經論 瑜伽師地論 大薩遮尼犍子受記經 稻桿經 入阿毘達摩論 顯揚論 分別瑜伽論 阿毘達摩順正理論 五分律 善見律 阿毘曇心論 阿毘達摩大毘婆沙論 阿毘達摩雜集論 阿毘達摩俱舍論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壹切經。 壹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誌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寺版六千壹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六千零十壹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壹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壹卷、武林版六千七百七十壹卷。清朝有雍正刻龍藏,乾隆續藏。 宋、元、明諸版本,多半亡佚,只有南宋磧砂版尚存孤本,藏於西安臥龍、開元兩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