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小學數學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小學數學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導語: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播數學知識的主要陣地,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學習獲取數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問的原則與技巧是優化課堂過程、優化學生思維流程的關鍵。

小學數學教師提問的有效方式

壹、問題的提出

 審視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存在著不少誤區:(1)問題總是教師課前預設好的。課堂生成的問題常被置之不理,或者輕描淡寫,不了了之,白白浪費了寶貴的課堂生成資源。(2)提問的主體仍然是教師。

 提問還是教師的特權,?滿堂問?代替?滿堂灌?時有發生,學生只能忙不叠地應對教師的壹個個問題,挖空心思揣摩教師的?標準答案?,學生的創造性常被扼殺。(3)學生很少有提問的機會。學生的問題沒有機會提出來,不懂只能裝懂。

 為此,筆者認為,有必要重新認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內涵,讓課堂提問發揮積極的作用,使課堂因提問而變得更有魅力更加精彩。

 二、重新理解課堂提問的內涵

 提問指?提出問題來問(多指教師對學生)?(《現代漢語詞典》P1239),可見,課堂上提問並不是只限於教師對學生,也可以學生來提問。提問是讓人回答的,目的是為了激發人的思維,引起思維的碰撞。

 因而,提什麽樣的問題,什麽時候提問,誰來提問等等,這些值得我們重新思考。

 課堂提問有以下四層內涵:

 (1)提問具有預設性

 主要是指,課堂提問可以是教師課前預設的。課堂提問設計得如何,直接影響教學的進程和質量。

 (2)提問具有生成性

 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課堂提問也必須體現生成性。教師要善於發現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資源,並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時問題,提高提問的針對性。

 (3)學生參與提問

 主要是指課堂提問不是教師的特權,學生同樣是提問的主體,要讓學生質疑問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智慧的成長。

 (4)提問是交流的載體

 新課程提倡師生交流、互動,而提問正是壹個有效的載體。教師的提問引起學生的思考,而學生的提問正是學生思維的展示與暴露。

 三、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

 基於以上分析,筆者提出以下三方面改進課堂提問的策略: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壹)預設具有價值的問題

 1.問題富有思考性

 思維是數學的心臟,而思維是從問題引發的。問題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突出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引起學生進行深刻、周到的思維活動。問題富有思考性,首先要體現教學重點難點,切入口要適當,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適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問題難度太大,學生望而卻步;難度太小,引不起學生興趣。

 例如,學習?角的認識?,教師要求學生過同壹點畫幾條射線,接著設問:除了射線,妳還能發現什麽數學圖形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觀察思考之中,不僅找出了不同的角,還指出了角的邊、頂點,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等相關知識。

 2.問題具有啟發性

 問題具有啟發性是指能引起學生聯想而有所領悟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面對問題無法解答是難免的,教師的啟發十分必要,方法很有講究。?要使啟發指向學生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進而獲得思維的結果,教師要提煉相應的元認知提示語?。教學中關註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驗,由表及裏,由遠到近,由具體到抽象,由元認知提示語過渡到認知提示語。

 例如,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啟發學生:妳想梯形面積公式可能是怎麽樣的呢?以前三角形面積公式是怎麽推導的?等等。讓學生經歷體驗的過程,提升思維水平。

 (二)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

 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這已成為人們的***識。然而,如何落實在教學行為上,還有待努力。課堂教學創設生成問題,就是壹個有效的切入口。所謂創設生成問題,就是課前預設的問題壹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受阻,就要及時調整問題,創生出新的問題,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創設生成問題,首先要註意因勢利導,即順著事情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創設此時此地有利的問題;其次,要隨機應變,即跟著情況的變化,掌握時機,靈活應付。或全部改變,或局部修整,使得問題更有利用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環節的遞進。

 另外,把握重要的生成問題,還要註意放大有效問題。放大有效問題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中的閃光點,智慧碰撞的火花,教師有意識地以問題的形式進行放大,以引起深入討論,有利於解決鮮活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提問解疑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是研究課堂提問的壹個重要話題。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說:?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還有的學者指出:?如果學生能夠自己提出疑惑,學習就不再是壹種異己的外在力量,而成為壹種發自內心的精神解放運動。?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首先,要引導學生敢問。師生是教學活動中的有機整體,教師的作用應體現在營造師生?壹體化?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間平等的對話。要善於觀顏察色,當學生不知所措時,當學生眉頭緊銷時,當學生互相張望時,可能就是有疑惑時,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的疑團。

 其次,要引導學生會問。要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學會提問,並逐步提高問題的`質量。經常表揚學生提出的好問題,進行?看誰的問題好?的比賽等,有利用學生提高問題的質量。

 例如,壹位教師教學三角形的認識,在找出生活中許多三角形的應用的例子後,正要進入下壹階段三角形的穩定性教學時,壹學生提出問題:?生活中怎麽會有那麽多三角形呢?這樣的問題承上啟下,不僅引起學生的思考,又為探究三角形的穩定性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教師及時加以表揚,並就他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對同伴的問題充滿好奇,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的效果好。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只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指,面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進行合理處理,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值得註意的是,學生能夠解答的讓學生解答,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學生不能解決的,教師作適當啟發,讓學生試著解答,教師只能充當?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

 例如,學習?平均數?,設置問題:?學生去離學校5千米的公園春遊,行走了20分鐘,休息20分鐘,繼續行走了20分鐘到達目的地。同學們行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壹個成績不錯的學生問:?老師,?休息20分鐘?要不要計算呢?教師不置可否,把繡球拋給了大家:?妳們說呢?學生們爭論不休,許久沒有結論。就在學生憤悱之時,教師引導:?請對照我們討論的數量關系?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思考壹下。?經過互動交流,終於解決了問題,學生露出滿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