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成語: 功倍事半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功倍事半什麽意思?有什麽典故和故事?

成語: 功倍事半 成語簡解 編號 : 2894 成語 : 功倍事半 註音 : ㄍㄨㄥ ㄅㄟˋ ㄕˋ ㄅㄢˋ 漢語拼音 : gōng bèi shì bàn 參考詞語 : 事半功倍 釋義 : 義參「事半功倍」。見「事半功倍」條。 Emoji符號 : ?事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功倍事半”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成語詳解 典故說明 : 此處所列為「事半功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齊人公孫醜是孟子弟子,他曾經問孟子:「如果夫子掌握齊國大權,可以建立和管仲、晏嬰那樣的功業嗎?」孟子不願意被拿來和管仲相比,認為幫助齊國統壹天下是件很容易的事。比起之前的夏、商、周三代,現今的齊國不但國土廣大,而且人民眾多,加上以王道來治理天下的聖明君主很久沒有出現,以致人民長久處在暴政之中,他們心中渴望施行仁政的程度和「肚子餓的人只求吃飽,口渴的人只求解渴」壹樣。所以齊國若在此時施行仁政,將正應驗孔子說的:「德行流傳的速度,比驛馬傳達命令還快。」而人民心裏喜悅的程度,會就像脫離兩腳被綁住倒掛的困境壹樣。這和古時候的人相比,只要花費壹半的心力,就能達到加倍的功效。後來「事半功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裏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工作效率高。 典源 : 此處所列為「事半功倍」之典源,提供參考。《孟子.公孫醜上》(孟子)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裏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1>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2>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註解〕 (1)萬乘之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指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馬壹車名乘。 (2)倒懸:縛人兩足倒掛,比喻極為困苦。 書證 : 01.宋.彭龜年〈送張少卿知漢州用漢字韻〉詩:「願言堅晚節,功倍事則半。」 成語接龍

“半”字開頭的成語

半途而廢 半斤八兩 半路出家 半推半就 半信半疑 半路修行 半籌不納 半籌不展 半疑半信 半文不值 半步不離 半就半推 半塗而廢 半塗而罷

“功”字結尾的成語

汗馬之功

“功”字開頭的成語

功虧壹簣 功敗垂成 功墜垂成 功倍事半 功廢垂成 功墮垂成

“半”字結尾的成語

疑信參半 功倍事半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功倍事半”分成的單字詳解:

功, 倍, 事, 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