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
2.特點: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匯兩方面。
3.結構:(1)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①"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陳勝是陽城人。
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④"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⑤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將項燕。④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
3).采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其常見類型有:1)."見""……見……於""於"表被動。如:"吾常見笑於大方之家。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①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④恐為操所先。
倒裝句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1).賓語前置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微斯人,吾誰與歸?"(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2).定語後置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
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1)用"之"使定語後置。
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
"3).狀語後置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風。" "美哉,我少年中國。
"[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② 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③ 德何如,則可以王矣?④ 何由知吾可也?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1).省略主語。(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2)承後省。
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3)自述省。
如:"(予)愛是溪,入二三裏,(予)得其尤絕者家焉。"(4)對話省。
如:"(孟子)曰:'獨樂(yuè)樂(lè),與人樂(yuè)樂(lè),孰樂(lè)?'(王)曰:'不若與人。'"2).省略謂語。
如:"壹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賓語。
如:"可燒而走(之)也。"4).省略介詞賓語。
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5).省略介詞"於"。
如:"今以鐘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固定結構1)、表疑問的固定結構 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與、得無……乎、孰若。例如: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之戰》)③與不 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⑤。
2. 文言文各種詞是什麽意思(介詞1、之(1) 代詞 1>第三人稱 今譯為:他、她、它 例釋:臣請入,與之同命。
《鴻門宴》2>第壹人稱 今譯為:我例釋:①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藺列傳》3>表近指 今譯為:這 例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2) 助詞 1>表結構 今譯為:的 例釋:①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韓非子》 2>主謂之間取獨 例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三國誌?諸葛亮傳》3>賓前標誌 不譯 例釋:宋何罪之有?《公輸》(凡是何…之…均為前置) 4>定後標誌 不譯 例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5>調整音節 不譯 例釋:①填然鼓之。
《孟子?梁惠王上》②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3)附(3)動詞作謂語今譯為:到、往 例釋:①吾欲之南海《為學》②行不知所之(到…去)《莊子?馬蹄》2、乎(1)語氣詞 1>表疑問、反問 今譯為:嗎、呢 例釋:壯士,能復飲乎! 《鴻門宴》2>表贊美、感嘆 今譯為:啊、呀 例釋: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3>表推測 今譯為:吧、呢 例釋: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後》4>表祈使 今譯為:吧 例釋:勉速行乎!無重而罪! 《戰國策》5>表商榷 今譯為:呢 例釋: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容乎,失之宰予。《韓非子?顯學》17、者(1)特指代詞1>組成名詞短語今譯為:的、的人、的事 例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2>用在數詞後 今譯為:個、樣 例釋:請君擇於斯二者 《孟子?梁惠王下》3>用在時間詞後 今譯為:…的時候 例釋: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近士為務。《報任安書》 4>用在否定詞後 今譯為:…的話 例釋:不者,若屬且為所虜。
《鴻門宴》5>用在主謂短語之後表原因 譯為:…的原因例釋:吾妻之美我者,私(偏愛)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助詞1>引出判斷 不譯 例釋: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廉藺列傳》2>定後標誌 不譯 例釋: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藺列傳》11、也 助詞 句中表句讀句尾表判斷。
例釋:①有夢也難尋覓《長亭送別》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也"前是名詞,表判斷) 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10、焉(1)代詞 1>作賓語相當"之" 今譯為:它 例釋:①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2>表疑問 今譯為:哪裏、怎麽例釋: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2)兼詞 兼"於之" (前面的動詞沒有賓語或需要有介賓短語做狀語時) 今譯為:於是、於此 例釋:①晉國天下莫強焉《孟子?梁惠王上》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3)助詞 1>表語氣 今譯為:了、呢、啊 例釋:①萬鐘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②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
《柳毅傳》2>形容詞詞尾 今譯為:…地、…的樣子 例釋:①穆穆焉,皇皇焉,濟濟焉,信天下之壯觀也。《東京賦》 ②盤盤焉,囷囷焉(…的樣子)《阿房宮賦》9、為(1)介詞 1>表對象 今譯為:替、給、對 例釋:①為君翻作《琵琶行》。
②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史記?鴻門宴》"2>表原因 今譯為:因為、因此 例釋: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體與?《孟子》3>表目的 今譯為:為了 例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貨殖列傳序》4>表被動 今譯為:被 例釋:項羽有壹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2)助詞 語助、提賓 無實義不譯 例釋:①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球之為聽。
《孟子》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季氏》(3)連詞 表假設 今譯為:如、如果 例釋:①秦為知之,必不救也。《戰國策?秦策》②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
《戰國策?楚策四》(4)動詞 作謂語 今譯為:1>做、作 例釋: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2>治、治理例釋: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國語》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3>擔任、充當 例釋: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②董卓自為太師《後漢書》4>變為、變作 例釋: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逍遙遊》5>當作、作為 例釋: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墨子?公輸》6>算作、算是 例釋:齊卿之位不為小矣,齊滕之路不為近矣。
《公孫醜下》7>叫做、稱為 例釋: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逍遙遊》8>是 例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為善,斯不善矣。
《老子?二章》9>有 例釋: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小人焉。《孟子》10>參與 例釋: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11>認為 例釋: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7、若(1)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妳、妳的 例釋: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捕蛇者說》2>指示代詞 今譯為:如此、這樣、這個、這些 例釋:①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②南宮追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2)連詞 1>表選擇 今譯為:或、或者 例釋:以萬人若壹郡。
3. 詞語“好意思”中意思壹詞是什麽意思此處的"意思"應該是對某事接受,承受的意思.比如"妳好意思拿嗎?""我不好意思去!"◎ 意思 yìsi(1) [thought]∶思想;心思年尚少壯,意思不專(2) [meaning;idea]∶意義;道理不要誤會我的意思(3) [intention;wish;desire]∶意圖;用意文章的中心意思(4) [a token of affection,appreciation,etc.]∶略表心意這點東西送給您,小意思,別客氣(5) [suggestion;hint;trace]∶某種趨勢或跡象天有點要下雪的意思(6) [interest;fun]∶情趣;趣味打乒乓球很有意思參觀攝影展覽很有意思◎ 意圖 yìtú[intent;intention] 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打算這首詩的主要意圖是為了使沖突戲劇性地表現出來。
4. 古文詞語的意思是思想的詞有哪些1. 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來,***其乏困”;今,行裝. 2. 夫人:古,那個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 師徒:古,軍隊士兵,如“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師傅與徒弟. 4. 左右:古,動詞,調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詞,表示大約,不確定. 5. 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今,導致死亡. 6. 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 其次:古,進駐,如“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壹等的. 8. 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今,國家機關的管理工作. 9. 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樣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圓,如“地方百裏而可以王”;今,某壹區域. 11.東面:古,臉朝東,如“東面而視”,今,東邊. 12.面目:古,面部,如“於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於:古,到了,達到,如“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到……結局,如“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到……時候,如“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今,表示另提壹事. 14.大方:古,專家、學者,內行的人,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15以致:古,兩個詞,而招致,有動詞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壹”;今,用在下半句話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結果. 16山東:古,崤山以東,如“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今,山東省. 17非常:古,意外的變故,如“以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不尋常,作形容詞,如“非常之謀難於猝發”;今,程度副詞. 18細說:古,小人的讒言,如“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今,詳細說明. 19足下:古,對人的尊稱,如“再拜奉大將軍足下”;今,腳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並無儲粟”;今,形容頭腦簡單或缺乏經驗. 21人事:古,做官,如“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 22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攙扶老人. 23懷抱:古思想抱負,如“或取諸懷抱,晤言壹室之內”;今,懷裏抱著. 24縱情:古,驕傲,如“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今,盡情. 25見機:古,看到細微的預兆,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今,看機會,看形勢,如“見機行事”. 26猖狂:古,狂放,不拘禮法,不含貶義,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今,肆無忌憚. 27學者:古,求學的人,如“古之學者必有師”;今,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 28從而:古,兩個詞,“從”是“跟從”的意思,“而”是連詞,如“吾從而師之”;今,連詞,表示目的或結果. 29眾人:古,壹般人,如“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今,大家,很多人. 30不必:古,不壹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師”;今,不需要. 31氣候:古,天氣,如“壹日之內,壹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今,壹定地區內經過多年觀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氣候情況,或比喻動向、情勢等. 32經營:古,收藏,名詞,如“韓魏之經營”;今,動詞,計劃或管理. 33可憐:古,可惜,如“楚人壹炬,可憐焦土”;今,對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謝憐憫. 34從事:隨從人員,名詞,如“則遣從事以壹少牢告廟”;今,幹某項事業. 35其實:古,它的真相,如“自以為得其實”;今,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36方丈:古,壹丈見方,如“室僅方丈,可容壹人”;今,寺院的主持. 37往往:古,到處,如“墻往往而是”;今,相當於“每每”“常常”. 38顏色:古,臉色,如“斷頭置城上,顏色不少變”;今,色彩. 39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今,不可以. 40成立: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於成立”;今,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 41洗馬:古,太子的侍從官,如“尋蒙國恩,除臣子洗馬”;今,給馬洗身. 42上報:古,報答皇恩,如“非臣隕首所能上報”;今,向上級報告. 愛人: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古義;愛百姓.今義:丈夫或妻子.) 2.把握:其為物身輕宜藏,在於把握 (古義:手掌內.今義: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義:地位低,見識淺. 今義:言行不道德.) 4.暴露:將士暴露數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義:在野外征戰.今義:顯露出來.) 5.便宜:數上書言便宜事 (古義:對國家有利的.今義:略.)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師 (古義:不壹定;今義:用不著,不需要.) 7.不避:今海內為壹,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 (今義:不亞於、不次於.今義:不躲開) 8.不起:諸府五辟,詔十至,堅臥不起 (古義:不出來做官.今義:略.) 9.不可:時有請立劉氏七廟者,太後問輔臣……魯宗道不可(古義:不同意,不認可. 今義:不可以.) 10.不過:不過數仞而下 (古義:不超過.今義:轉折連詞) 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義:面向北,投降.今義:方位名詞之壹.) 12.城市: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古義:城市裏做買賣.今義:略.) 13 成立:至於成立 (古義:成家立業.今義:略) 14.處分:處分適兄意,進止敢自專。
5. 在古文中 是什麽意思是什麽在古文中“是”有以下意思:
壹、作名詞
1、商業、職業或 *** 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affairs]
“國是”並不是壹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是,則也”(《爾雅·釋言》),而“則,常也”,“法也”(《爾雅·釋詁》)。
2、姓
目前姓氏在中國人口普查中,總數非常少,已屬極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灝亮
二、代詞
1、此,這 [this;that]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孟子·告子下》
三、形容詞
概括之詞。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猶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處(到處;處處)
四、副詞
1、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壹定要;務必);是須(必須,務須);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買的票;他手藝是高明,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壹樣。
2、很,非常 [very]。如:是處(極為緊張處;到處)
擴展資料:
1、說文解字
卷二是部是
直也。從日正。凡是之屬皆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