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麒祥主要著作有:《語音學概論》(中華書局,1939年。科學出版社,1959年)、《方言調查方法》(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年)、《語言學史概要》(科學出版社,195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再版)、《漢語外來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0年)、《普通語言學人物誌》(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等。
岑麒祥的《語音學概論》壹書,是我國最早的語音學著作之壹。分總論、描寫語音學和歷史語音學三部分。該書註重實用,內容全面,廣泛涉及語音學諸問題。闡明了普通語音學的基本原理,介紹了語音學史,並用普通語音學的觀點解釋了我國傳統的音韻研究。對語音演變的規律,研究語音演變的方法,以及如何總結親屬語言和方言的語音對應規律等都做了闡述。是語音學的壹本重要的參考著作。
《語言學史概要》壹書,是岑麒祥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著作。書中將語言學史分為古代語言學史、歷史比較語言學史和普通語言學史三個方面。在古代語言學史部分,他介紹了世界語言學四大源頭(希臘—羅馬、古印度、中國和阿拉伯)的語言研究成果;在歷史比較語言學史部分,講述了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產生、發展和意義,介紹了對世界上各語系的語言進行歷史比較研究的情況;在普通語言學史部分,他介紹了從普通語言學的奠基人洪堡特到20世紀50年代結構主義各個流派的語言學觀點,著重介紹了各個流派之間的歷史聯系。該書是我國最早的壹部語言學史著作,為廣大語言學工作者提供了十分寶貴的學習參考資料。
岑麒祥的《方言調查方法》壹書,是我國最早的方言調查方法的專著,其中講了方言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方言調查分為外部調查、概略調查、方言誌調查以及方言地圖調查等幾種,詳細說明了記音音和記音方法。側重介紹了方言調查的基本理論,通俗簡明,是方言調查的入門指導用書。
岑麒祥編纂的《漢語外來語詞典》為漢語詞匯史、漢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有價值的研究材料。他的《普通語言學人物誌》壹書,正如他在該書前言中所說的那樣:“這壹類的著作我覺得很有意思:它既可以補《語言學史概要》之不足,它本身有可大可小,可長可短,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可以增加我們對語言學史的知識,作為我們對語言學研究的借鑒。”書中介紹了索緒爾、梅耶、湯姆森、維爾納、葉斯泊森、房德裏耶斯、柯恩、馬迪內、哈裏斯、喬姆斯基、博杜恩·德·庫爾特內、謝爾巴、特魯別茨科依、雅各布遜、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王力***18位語言學家。
岑麒祥致力於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於1936年翻譯了梅耶的《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科學出版社,1956年)壹書。此外,岑麒祥還有專著:《國際音標用法說明》(商務印書館,1937年)、《語法理論基本知識》(時代出版社,1956年);
岑麒祥譯著:《格拉烏爾院士在華學術講演集》(合譯)(科學出版社,1956年)、《現代歐美語言學唯心主義學派批判》(科學出版社,1957年);論文:《世界言語的統計》(《東方雜誌》第28卷第16期)、《方言調查方法概論》(《語言文學專刊》第1卷第1期)、《歷史語言學中之分化作用與統壹作用》(《中山學報》第1卷第1期)、《從廣東方言中體察語言的交流和影響》(《中國語文》1953年第4期)、《印歐系語言歷史比較語言學》(《西方語文》第1卷第1期)、《論詞義的性質及其與概念的關系》(《中國語文》1961年第5期)、《詞源研究的意義和基本原則》(《新建設》1962年第8期)、《關於語言親屬關系的問題》(《語言學論叢》1980年第5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