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查法
《康熙字典》是按部首編排的,不像現在的字典按拼音排序。所以查《康熙字典》要按部首來查。 它分為214個部首,由於這書篇幅太大,最初分為十二冊,用十二地支給它排序,即“子醜寅卯……”,筆畫少的在前。現代的影印本壹般把它合印為壹厚冊,所以這些“子醜寅卯”對我們作用就不大了,直接按筆畫找到需要查的部首就行了。 古人所說的部首和現在不大壹樣。 古人把壹個字歸入某個部首時考慮的是該字與哪個部件的意義相關就歸入哪部,而不像現在是先取左邊後取右邊,先上邊後下邊。比如“穎”字,它歸入禾部,因為穎是麥芒,與禾苗有關。而“潁”歸於水部,因為它是河流名。另外,《康熙字典》在標明部首時不是按簡化後的部首來寫,而是按它原來的形體寫,比如“氵”要查“水”部,“忄”要查“心部”,左阝要查“阜部”,右阝查“邑部”。所以查《康熙字典》需要懂壹些文字學知識。現在有些新版的《康熙字典》附有四角號碼查字法,非常方便。 《康熙字典》裏面的註音有直音和反切。 所謂直音就是用同音字來註音,如“籌,音儔”。這個很容易掌握,但要註意有些古代同音的字現在不同音了。反切是用兩個字來給另壹個字註音,取第壹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及聲調,合成新的音,如“毛,莫袍切。”即用“莫”的聲母m+“袍”的韻母ao組成新的音mao,就是“毛”的讀音。由於語音演變,很多反切不能拼切出現代的讀音,很難完全掌握。 這個問題說起來稍顯“復雜”。 利用《康熙字典》“查字”,首先應熟悉字典的214個部首。因為《康熙字典》是“按照部首排列”的。 現以具體漢字為例說明其查字法。 如“康”字: 部首“廣”字三劃在“寅集下”(五頁),“隸”字為八劃,可在“寅集下”“廣”部八劃中查到“康”字。 又如“炮”字: 在部首索引中查“火”字,“火”字四劃在“巳集中”壹頁。再數“包”字,為五劃,可在“火集中”五劃中查到,在四頁中可見到。 如遇到難字,不知其部首在哪部,可查檢字表。字典上說:“凡疑難字不得其部首仍照劃數於此檢之”。如“民”字,“民”為五劃,可在五劃中查到,“民”下註為“氏部”,“氏”字四劃,在辰下”,在“辰集下”三十三頁查到“氏”部,在壹劃中可查到“民”字。 其次,《康熙字典》的註音延用了古代字書的“反切”註音法。所以,要“查”《康熙字典》還要學會“反切註音”。 “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聲母跟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相結合,合成另外壹個音節,就是被切字的讀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跟被切字相同。被切字是零聲母時,反切上字必須是零聲母字,但是介音不壹定跟被切字壹致,被切字的介音還要憑切下字來決定。”簡單說就是:“xy切”(x、y分別代表兩個“註音漢字”),取“x”的聲母和“y”的韻母(包括聲調)合成壹個“音節”,這就是“所註漢字”的讀音。 另外,現在“網絡版”《康熙字典》非常流行,“查”起來也非常方便,不妨壹試。 《康熙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並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要查壹個漢字,首先應該知道這個字的部首(可以在部首表中查找),然後再計算除部首之外的筆畫(因是繁體,應按繁體計算)。如果能像《辭源》壹樣,《康熙字典》要有壹個漢語拼音的檢索,對當代人來說是最方便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