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姓施的名人

姓施的名人

世界上的施姓名人有哪些?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施世瑛

字玉華,唐朝安吉人。勇斷有才能。隋未天下動亂,世瑛率宗族鄉鄰子弟,聚糧自守,保衛安寧。後聞高祖起兵,世瑛又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 仇

沛(今江蘇省沛縣壹帶)人,西漢今文易學“施氏學”的開創者。他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壹時名聲大噪,詔拜仇博士。

施 U

藍田(今屬陜西省)人,字仲寶,五代時後周畫家。善畫生竹,為當時絕技,有十幅《竹圖》傳世。

施 全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南宋義士。初為任殿司小校,聞嶽飛被秦檜所殺,悲憤填膺,於是挺身而出,刺殺秦檜,然壯誌未酬身先死。

施 惠

字君美。杭州人。約元元貞初前後在世。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王世貞《曲藻》、沈德符《顧曲雜言》、沈自晉《南詞新譜》均認為系南戲《拜月亭》作者。王驥德《曲律?雜論》謂“世傳《拜月》為施君美作。”呂天成《曲品》則認為:“雲此記出施君美筆,亦無的據。”元鐘嗣成《錄鬼簿》卷下列於“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項內,雲“惠字君美,杭州人。居吳山城隍廟前,以坐賈為業。公巨目美髯,好談笑。余嘗與趙君卿、陳彥實、顏君常至其家。每承接款,多有高論。詩酒之暇,唯以填詞和曲為事。有《古今砌話》,亦成壹集,其好事也如此。”下附[淩波曲]吊詞,但均未提及撰《拜月亭》壹事。清張大復《寒山堂曲譜》引註則作:“吳門醫隱施惠,字君美著。”與前述杭州施惠不同。而世德堂本《拜月亭記》開場[滿江紅]有:“自古錢塘物華盛,地靈人傑。昔日化魚龍之所,勢分兩浙。”則作者似又可能系杭州人。又《傳奇匯考標目》別本第五稱:“施耐庵名惠,字君承,杭州人。”並列其所著《拜月亭》、《芙蓉城》、《周小郎月夜戲小喬》三劇(後兩劇今未見),不知何劇。故《拜月亭》,尚難定論。另曾與範冰壺等合作《ht裘》雜劇,亦已佚。散曲存有《壹枝花?詠劍》套數。

施 清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文學家。康熙間召試鴻博。篤學嗜古,詩文樸厚,時稱雄才,著有《攬雲集》、《十三經同解》等。

施 瑯

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晉江(今泉州市)人,清代名將。曾任水師提督,臺灣省的開拓者,因功封靖海侯。

施之常

字子恒,又稱施子,《家語》作子常,春秋末年魯國人,為孔門七十二弟子之。唐代贈“乘氏伯”,宋封臨“濮侯”。

施肩吾

睦州分水(今浙江省桐廬)人,唐元和十年進士,晚年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省建新)修道,是西山派道教的創始人,內丹術的倡導者。又是詩人,其詩奇麗。有《西山集》十卷、《西山群仙會真記》等。

施世瑛

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唐代大臣。隋末時聚糧自守,保境安民。後聞高祖起兵,遂率眾歸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德操:鹽官(今浙江省海寧西南)人,南宋學者,人稱持正先生。他推崇孟子而排斥佛教,提倡性理之學,指出佛教的人性理論具有片面性。

施耐庵(1296-1370)

原名耳,又名子安,錢塘(壹說姑蘇)人,遷居興化(壹說淮安),元末明初小說家。元至順進士。少精敏,擅文章,曾出仕錢塘,又傳他曾參加憨士誠軍。後棄官歸鄉,閑門著述,有《水滸》、《隋唐誌傳》、《三遂平妖傳》等傳世。《水滸傳》,寫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義的事。在民間流行,影響很大。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之壹。

施宜生

福建省浦城(壹作邵武)人,元代書法家,官至翰林學士。工書、法蘇軾,自號三住老人。

施兆昂

福建省福清人,明萬歷年間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學問淹博,工詩賦,精書畫,有《天尺樓稿》。

施閏章:安徽省宣城人,清代官吏、......>>

歷史上姓施的名人和簡介 施之常

春秋時魯國人,為孔門弟子。

秦漢以後,頭壹個在歷史上嶄露頭角的是施讎。他是漢武帝獨尊儒家之後,專治群經的學者,曾經與諸儒雜論五經的同異於石渠閣,雄辯滔滔,壹時名氣大噪。

施全

是壹位忠義凜然的烈士。南宋的秦檜,是連自己的子孫都唾棄的大奸臣,他以毒計害死嶽飛以後,當時的老百姓都悲憤填膺,施全就在此時挺身而出為國除害。他挾著尖刀,毫無畏懼地刺殺秦檜,他的壯誌雖然不幸未酬,可是他的英烈事跡,卻幾乎跟當年的荊軻刺秦王壹樣,已經永垂不朽。

施瑯

字尊侯,號琢公,清晉江人,生卒年不詳。初為明代鄭芝龍部將,降清後,平臺灣,滅鄭氏,封靖海侯,卒謚襄壯。

我國歷史上姓施的名人有哪些 施父。春秋時魯國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稱施父尾。其在魯桓公時任大夫之職,據說他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曹伯(曹國國君)將不久於人世,果驗。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傳到施公之重孫孝叔時,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於是形成施父姓,後省去父字,遂為施姓。他們尊施父為施姓的得姓始祖。

姓施的名人有哪些?他們是做什麽的? 施耐庵(1296年-1372年),本名彥端,壹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中國四大名著之壹《水滸傳》的作者。關於其籍貫,有興化說、蘇州說、杭州說。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其門人。

施洋(1889年6月13日-1923年2月15日),原名吉超,號萬裏,後改名洋,字伯高,生於湖北省竹山縣麻家渡鎮楊家河村,中國 *** 黨員,中國早期工人運動領袖、律師。1922年6月經許白昊、項英介紹加入中國 *** 。1923年2月1日施洋以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的指導工作,後指示“京漢鐵路工人大 *** ”爆發。2月7日下午,湖北軍閥蕭耀南開始采取武力鎮壓措施,當晚,施洋在家中被捕,後在北洋軍閥吳佩孚的密令下,於1923年2月15日淩晨在武昌洪山將施洋執行死刑。

施襄夏 ,1710~1771,清代圍棋國手。

施襄夏名紹暗,號定庵。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卒於乾隆三十五年(1771年)。

施瑯(1621-1696),字尊候,號琢公,明末清初軍事家。原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的部將,降清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參與清軍對鄭軍的進攻和招撫,1683年率軍渡海 *** 。由於“背鄭降清”,後人對施瑯頗有爭議。

施文慶(?-589) 南朝陳吳興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家本吏門。初事太子陳叔寶,拔為主書。叔寶即位,遷中書舍人,與幸臣沈客卿***掌機密。隋軍欲南下,四方州鎮相繼表聞,與客卿抑而不言。群臣***議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至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南)宜沿江布防,竟為所阻。及隋軍攻入建康(今江蘇南京),文武啟請經略之計,又不能行。陳亡被殺。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今浙江省富陽市洞橋鎮賢德村人,施肩吾,北宋道士。自號華陽子。九江(壹說湓浦)人。世稱華陽真人,著有《太白經》等著作。

施讎,我國漢代著名經學家,著《易經》十二篇,作易經《章句》二篇。

施光南(1940―1990年5月2日),為中國成立後我國自己培養的新壹代作曲家,被稱為“時代歌手”。曾任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音協副主席、 *** 十三大代表。作品有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劇音樂《傷逝》等。

《祝酒歌》1979年獲慶祝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壹等獎。1990年創作了第十壹屆亞運會主題歌《燃燒吧,火炬》。1990年5月2日施光南去世,享年49歲。著有《施光南歌曲選》。

施姓氏的由來 施姓起源

源出有五: 1、出自上古夏時施國,為夏時施國公族之後,以國名為氏。據《姓氏考略》所載,夏時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壹帶),國亡以後,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氏,世代相傳姓施。 施氏最早為夏代諸侯。《夏記》載:“夏諸侯有施氏,國亡,其後以國為氏”。另壹說為殷代遺民。《左傳》載:“分康叔以大路、少白、緒、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W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封畛土略……”然而,後世均無其後裔承傳。 2、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惠公子尾生之後,以祖字為氏。據《通誌?氏族略?以字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載,春秋時魯惠公(姬姓,黃帝之後)子尾生,字施父,其後代以祖字為姓,世代相傳,稱為施氏。 這是目前被壹般人所公認的施姓發源地,則是3000年前的魯國。 主要依據是《姓纂》上面的記載。 《姓纂》是這樣說的:“魯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孫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孫也,因氏焉,漢有博士讎。”由此可見,施姓是周代的諸侯魯惠公的後裔,魯惠公的兒子名叫施父,是魯國的大夫,傳到惠公的五世孫之時,幹脆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其他家族的不同。

施姓始祖

施父。春秋時魯國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稱施父尾。其在魯桓公時任大夫之職,據說他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曹伯(曹國國君)將不久於人世,果驗。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傳到施公之重孫孝叔時,以祖名為姓,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於是形成施父姓,後省去父字,遂為施姓。他們尊施父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祖先

1 軒轅黃帝→2元囂→3蟲喬極→4帝嚳→5棄→6※璽→7叔均→8不※→9鞠陶→10公劉→11慶節→12皇仆→13差弗→14毀阝俞→15公非→16高圉 →17亞圉→18公叔祖類→19古公dan父→20季歷→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煬公熙→25魏公※→26獻公具→27武公※→28孝公稱→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3、出自子姓,為商民七族之壹有施氏。據《左傳》所載,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壹稱)氏、氏、饑氏、樊氏和終葵氏等。施氏為制旗幟的工匠,其後代相傳姓施,稱為施氏。 4、出自方姓,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難時改姓施。據《姓氏詞典》註雲:“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殺後,其同族外逃,懼怕株連改此姓。“施”字拆開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雲南白族以海螺為圖騰的氏族,漢姓為施;明、清時雲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陽之滿洲人有此姓;今京、彜、苗、蒙古、羌、傣、骸、納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姓施在中國姓氏中排多少? 施姓

拼音:shī xìng

目錄[ 隱藏 ]

1施姓起源

2得姓始祖

3施姓各支始祖

4施氏遷徙分布

5郡望堂號

5.1郡望

5.2堂號

6施姓家譜文獻

7施姓字輩排行

8施姓楹聯典故

8.1四言通用聯

8.2五言通用聯

8.3七言通用聯

8.4八言以上通用聯

9施姓名人

9.1施姓歷史名人

9.2施姓近現代名人

姓氏溯源

呂姓←施姓→張姓

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3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05位,在臺灣姓氏中排在第27位。

編輯本段

施姓起源

第壹個淵源:源於媯姓,出自夏王朝時期諸侯國施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夏王朝時期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國,其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壹帶。

商湯滅夏桀之後,施氏國亦隨之滅亡,其後,施氏國的公族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施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壹。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出自殷商時期七族之壹的施氏,屬於以氏族名稱為氏。

據史籍《左傳》記載,西周初期,周武王姬發之弟姬康叔受封為衛侯,分到了“殷民七族”即陶氏、施氏、繁氏(氏)、氏、饑氏、樊氏和終葵氏等。

殷商施氏,在商王朝時期為專職制旌旗的工匠,古稱“旌、旗、幟”為“施”,其族人子弟後代即以職業為氏族稱謂,世代稱施氏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姬姓,為春秋時期魯惠公之子姬尾生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通誌?氏族略》、《元和姓纂》等記載,春秋時期,魯惠公姬弗涅之子中有個姬尾生,字施父,史稱施父尾。

在魯桓公姬軌(姬允)執政時期(公元前711~前694年),姬尾生成為魯國的大夫。據說,姬尾生精通音律,曾視來訪的曹國太子賞樂姿態之變化,斷言其父曹伯將不久於人世,後來果然應驗。

魯桓公深敬姬尾生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後成為春秋名臣。後傳到其五世孫姬孝叔之時,幹脆以先祖名字為姓氏,稱少施氏、亦稱施父氏,以示與別的家族不同,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施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施氏正宗。

施氏族人大多尊奉施父尾為得姓始祖。

第四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儒方孝孺同族,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方孝孺:公元1357~1402年,字希直,壹字希古,號遜誌,世稱正學先生、緱城先生;緱城人(今浙江寧海)。著名明朝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是朱元璋的皇長孫朱允傻睦鮮ΑR蛭太子朱標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傳給了朱允桑這就是明建文帝。

施父、方孝孺。

編輯本段

施姓各支始祖

施 伯:魯惠公之孫,施殳之子,P公時為大夫盡忠親諫名顯於時。

施 宿:字武子,宋紹熙年進士,寧宗慶元間在余姚金華塘捍海三江定海止又燭溪湖塘建築賢亭招寶_於公署郡縣父老載道懇留,因居姚趙氏封慕人葬遊原山塢元時,敕封捍誨侯後改封郡王世食廟祀又祀名宦有傅子孫繁衍明及大清朝有科甲誠者以為積累功德之報雲。

施 父:周公封魯伯禽位傅十二世至惠公生三子,長隱公息姑次桓公軌少施父尾生事桓公為上大夫,食采於邑因施父之。

資料有待補充。

編輯本段

施氏遷徙分布

施氏是壹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05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二百五十八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6%左右。

施氏族人發祥於周王朝時期的魯國,即今山東西南部壹帶。

施氏族人源於北,而盛於南,如今是典型的南方姓氏。施氏族人雖然得姓不算很早,但......>>

姓施的古代有哪些名人呢 施耐庵 施世倫 施瑯

有姓施的偉人或名人嗎? 施夷光 - 又稱西子,西施也;古代四大美人之壹

施耐庵 - 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水滸傳》作者

施瑯 - 明末清初軍事家,為清廷收復明鄭臺灣之功臣,獲康熙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施光南 - 現代作曲家

古代有無姓施的名人 30分 施 仇:西漢“施氏伐”的開創者。

施 U:五代時後周畫家。

施 清:清代文學家。

施 瑯:清代名將。

施肩吾:唐代進士,詩人。

施德操:南宋學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

施宜生:元代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