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unted Cash Flow
Xianjin liuliang tiexian
From 路透金融詞典
指將未來的現金流折算為現值,可用於評估投資項目及諸如股票和債券的價值。 例如,將壹項投資未來預計可獲得的凈現金流以適當的貼現率(discount rate)折算為現在的價值,減去初始投資成本即可得出凈現值(NPV, net present value)。 如果凈現值為正值,意味著該項投資的回報率高於貼現率。
貼現現金流量法是由美國西北大學阿爾弗雷德·拉巴波特於1986年提出,也被稱作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是用貼現現金流量方法確定最高可接受的並購價值的方法,,這就需要估計由並購引起的期望的增量現金流量和貼現率(或資本成本),即企業進行新投資,市場所要求的最低的可接受的報酬率。
該模型所用的現金流量是指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簡寫FCF)即扣除稅收、必要的資本性支出和營運資本增加後,能夠支付給所有的清償者的現金流量。
用貼現現金流量法評估目標企業價值的總體思路是:估計兼並後增加的現金流量和用於計算這些現金流量現值的折現率,然後計算出這些增加的現金流量的現值,這就是兼並方所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如果實際成交價格高於這個價格,則不但不會給兼並企業帶來好處,反而會引起虧損。
運用貼現現金流量法的步驟
運用貼現現金流量法需經過三個步驟:
第壹步,建立自由現金流量預測模型。
拉巴波特認為有五種價值動因影響目標企業的價值,即銷售增長率、經濟利潤邊際、新增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營運資本、邊際稅率等。他把這五種因素運用在自由現金流量模型中,公式表述為:FCF=S[,t-1](1+g[,t])·P[,t](1-T)-(S[,t]-S[,t -1])·(F[,t]+W[,t])。
其中:FCF——自由現金流量;S[,t]——年銷售額;g[,t]——銷售額年增長率;P [,t]——銷售利潤率;T——所得稅率;F[,t]——銷售額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資本投資;W[,t]——銷售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營運資本投資;t——預測期內某壹年度。
第二步,估計折現率或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折現率是考慮了投資風險後,兼並方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就是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這裏所指的資本成本不是並購方企業自身的加權資本成本,而是並購方投資於目標企業的資本的邊際成本。由於並購方用於並購的資金來源是復雜的,可能來自留存收益、增發新股,也可能是舉債融資,這就需要對各種各樣的長期資本成本要素進行估計,並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中,自有資金的成本可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式求得,而債務成本則可用債務利息經稅務調整後的有效資本成本得到。最後,該項投資的資本成本就是這二者的加權平均,也就是平均資本成本(K),即:K=Ks(S/V)+Kb(1-T)(B/V)。其中:Ks——股東對此次投資要求的收益率;Kb——利率;S——自有資金數量;B——對外舉債;V——市場總價值;T——企業的邊際稅率。
第三步,利用貼現現金流量模型,計算現金流量的現值。
V=∑(FCF/(1+K)[t])+(F/(1+K)[t])
其中,FCF——自由現金流量;K——折現率或加權平均資本成本;F——預期轉讓價格;V——企業價值。
貼現現金流量法的作用與局限性
貼現現金流量法以現金流量預測為基礎,充分考慮了目標公司未來創造現金流量能力對其價值的影響,在日益崇尚"現金至尊"的現代理財環境中,對企業並購決策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但是,這壹方法的運用對決策條件與能力的要求較高,且易受預測人員主觀意識(樂觀或悲觀)的影響。所以,合理預測未來現金流量以及選擇貼現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困難與不確定性可能影響貼現現金流量法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