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仙的讀音是zhé xiān,聲母是zh和x,韻母是e和ian。
謫仙,原指神仙被貶入凡間後的壹種狀態,引申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的人物,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
在中國歷史中,漢朝的東方朔,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蘇軾等極有才能的文人,都曾被稱為“謫仙”。
擴展資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公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另有“小李杜”之稱的則是李商隱和杜牧。
李白作品天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異,才華橫溢,詩句如行雲流水,宛若天成。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壹個音節。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拼音的用途:
1、用於給漢字註音:從1958年秋季開始,全國小學的語文課本采用漢語拼音給漢字註音,接著,中學教科書、字典、詞典以及通俗讀物、掃盲課本也采用漢語拼音註音。
2、用於教學普通話:《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後,陸續出版了利用漢語拼音編寫的普通話教材、讀物、字表、字典、詞典,促進了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
3、用於字典、詞典的註音、排序,書刊的索引。75卷的《中國大百科全書》采用漢語拼音排序,正文的每壹個條目都註上了漢語拼音。
4、作為我國少數民族創制和改革文字的***同基礎。我國已經有壯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納西族、土族等少數民族采用漢語拼音字母相壹致的字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