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瑟無端五十弦, 壹弦壹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典故: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中間四句各用壹個典故。第三句用《莊子·齊物論》中莊生夢蝶的故事,莊生,即莊子,戰國時哲學家,據說他曾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逍遙自在地飛翔,醒後竟不辨己蝶。第四句用《華陽國誌》中杜鵑啼血的故事,望帝,古代蜀國國君杜宇,國亡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第五句用《博物誌》裏海中鮫人(神話中的人魚)泣淚成珠的故事。傳說珍珠是由海裏鮫人的眼淚變的。《新唐書·狄仁傑傳》以“滄海遺珠”比喻人才被埋沒。第六句源自南北朝幹寶《搜神記》。傳說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小女兒紫玉愛慕韓重,並想嫁給他,但沒有成功,因此郁悶而死。韓重從外地遊學回來,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現出原形,贈送明珠給韓重,並對他唱歌。韓重想抱住她,紫玉卻像輕煙壹般不見了。唐戴叔倫以“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詩景(見司空圖《與極浦書》)。四個典故,每個典故壹個意象,潛蘊著作者對自己今生今世愛情、事業、理想、追求的痛苦反思。莊生曉夢迷蝴蝶,抱負成虛;望帝春心托杜鵑,理想幻滅。玲瓏剔透的滄海明珠,本為稀世珍寶,如今卻只是在明月映照之下,成盈盈之“珠淚”,獨自被遺棄在滄海;自己追求的對象,如同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
背景:
李商隱是壹個極重感情的人。據說,他早年曾苦戀過壹個女道士,並且可能有其他的戀愛經歷,但都沒有結果;婚後,他與妻子感情極好,然而妻子又在他三十九歲時去世。因此,在他的心靈中,愛情帶來的痛苦也是極深的。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經歷中愛而不得和得而復失的悲哀,使李商隱常被壹種感傷抑郁的情緒糾結包裹。為排遣愁緒,原本對佛老傾情的李商隱與佛教的緣分更深。所謂“三年已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願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這種感情基調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審美情趣,使得他的詩作內容更多取向內心體驗,逐漸形成壹種悲哀傷感、典麗精工、迷惘虛幻、抽象朦朧、禪悟自適的詩風。《錦瑟》就是極具代表性的壹篇。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①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②。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當年④,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⑥,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⑦,壹片神鴉社鼓⑧!憑誰問,廉頗老矣⑨,尚能飯否?
〔註釋〕
①、京口:江蘇鎮江市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②、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④、“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帥晉軍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是說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以至慘敗。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⑦、佛貍祠:魏太武帝拓拔燾小名佛貍。他曾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貍祠。
⑧、神鴉:指在廟裏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
⑨、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譯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卻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回想當時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象猛虎壹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壹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由於草率從事,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四十三年過去了,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壹帶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裏後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壹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誰還來問:謙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這是辛棄疾於開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歲,任鎮江知府時,登上京口北固亭後所寫。詞人面對錦繡河山,懷古喻今,抒發誌不得伸、不被重用的憂憤情懷,全詞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
上片懷念孫權、劉裕。孫權坐鎮東南,擊退強敵;劉裕金戈鐵馬,戰功赫赫,收復失地,氣吞萬裏。對歷史人物的贊揚,也就是對主戰派的期望和對南宋朝廷茍安求和者的諷刺和譴責。
下片引用南朝劉義隆冒險北伐,招致大敗妁歷史事實,忠告朝郯胄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草率從事,接著用四十三年來抗金形勢的變化,表示詞人收復中原的決心不變,結尾三句,借廉頗自比,表示出詞人報效國家的強烈願望和對宋室不能進用人才的慨嘆。
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楊慎在《詞品》中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壹”,評價是中肯的。
本詞運用了五個典故。
孫仲謀——懷念英雄,表達收復失地的理想。
寄奴——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佛貍祠——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歸納全詩。
廉頗——自發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1、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裏,憔悴老邊州。
2、長城:長城:南宋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裏長城”,後以此稱能抵禦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遊《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折腰:《宋書?隱逸傳》載,陶淵明曾作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鬥米折腰向鄉裏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而詩人常反其義用之。如李白《夢遊天姥嶺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化碧:《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血變成了碧玉。後來人們就常用“化碧”形容剛直中正的人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溫庭筠《馬嵬詩》:“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成碧草愁。”
6、鴻雁:《漢書?蘇武傳》,匈奴單於欺騙漢使,陳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壹只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紅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如晏殊《清貧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紅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7、尺素: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尺素”就用作書信的代稱。如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索,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8、青鸞:《仙海經》載,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讓壹只青鸞報信。後人便用“青鸞”“青鳥”借指傳遞書信的人。如李商隱《無題》:“彭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9、雙鯉;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雙鯉”就用作書信的代稱。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蒿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壹紙書。”
10、劉郎、阮郎:相傳東漢明帝永平五年劉晨、阮肇入山采藥,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還,後人以此典喻艷遇。此後“劉郎”和“阮郎”就成了“情郎”的代名詞。也比喻““成仙而去”。“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壹萬重。”
11、雙鯉:古人寄信,將信結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後因此將其比作書信。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壹紙書。”“雙魚”同義。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12、青鳥: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壹只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願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3、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14、東山高臥: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晚。”
15、東籬: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16、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與元八蔔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17、勞歌:本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勞歌”後來成為送別歌的代稱。
18、長亭:古代驛站路上約隔十裏設壹長亭,五裏設壹短亭,供遊人休息和送別。後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如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19、南浦:屈原《楚辭?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指稱送別地。白居易《南浦別》:“南浦淒淒別,西風裊裊秋。”
20、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後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1、比翼鳥:傳說中鶼鶼只有壹只眼、壹只翅膀,所以壹定要兩只鳥在壹起才能飛。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22、碧血: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元鄭元佑《張禦史死節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23、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24、登高:重陽節有登高習俗。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5、杜康:傳說杜康(字仲寧)發明了酒,後以此作為酒的代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6、東籬:語出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多以“東籬”表現歸隱之後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27、寒食:節日名,清明節前壹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28、汗青: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幹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紅豆:南方的壹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30、畫眉: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31、金烏:傳說太陽裏有三足烏。後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唐韓愈《李花贈張十壹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32、連理枝:連生在壹起的兩棵樹的樹枝,比喻恩愛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33、勞歌: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壹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34、夢蝶:也稱“化蝶”。戰國時莊子有壹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後比喻做夢、夢幻。宋陸遊《閑遊》之三:“困臥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
35、三徑: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裏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後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白居易《欲與元八蔔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36、桑榆: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
37、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後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8、黍離: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39、商女: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40、陽關: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41、折柳: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並折柳枝相贈。後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