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測試效應,學習後測試3次效果好,比如:
學生在讀完文章 5 分鐘、2 天、1 周後就文章閱讀理解接受考查(沒有反饋)。5 分鐘之後考查,學習材料完勝測試,但其他時刻後就不壹樣了;然而學生認為,無論何時接受考查,學習都勝過測試壹籌。1 周之後,測試成績為 60%,而學習為 40%。總結:與學習相比,測試更能改善記憶。所有人(老師&學生)“覺得”恰好相反。
測試效應是指當學習期間有壹部分時間用於檢索要記憶的信息時,往往會增加長期記憶的發現。這種效應有時也被稱為檢索練習、練習測試或測試增強學習。檢索練習可能是指測試效應的最佳方式,因為與檢索相關的測試的好處並不限於測試。它可以是更廣泛的,如閃卡或測驗。
測試效應對記憶的影響應該與更廣泛的練習效應區分開來,在《APA心理學詞典》(2007)中的定義是 "因練習或重復任務項目或活動而產生的任何變化或改進"。測試效應壹詞有時也被用於更壹般的意義上,《牛津心理學詞典》(2003)將測試效應定義為 "參加測試對被測試者的任何影響,壹個典型的例子是測試復雜度"。
"開發個性和智力測試的心理學家希望避免實踐效應,而與教育工作者合作的認知心理學家則開始了解如何利用測試----不是作為評估工具,而是作為教學/學習工具。
在學習過程中,人們可以測試自己對要記憶的材料的認識,而不是只讀或以其他方式被動地學習材料。例如,學生可以使用閃卡進行自我測試,並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反饋。當測試的材料難度大,需要努力,檢索成功率高,測試後給予正確答案的反饋時,測試效果對長期記憶有較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