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慎獨是什麽意思?

慎獨是什麽意思?

問題壹:慎獨,慎微,慎初是什麽意思 這是古人為人處世的主張:

慎獨:獨處時要謹慎。

慎微:小節處供謹慎。

慎初:事情開頭時要謹慎。

問題二:醫學界裏慎獨是什麽意思…? 10分 慎獨是倫理學中的壹個概念,是道德修養的較高境界,是指人在獨處時,仍能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地遵循道德準則,由於手術室工作的特殊性,獨處的機會較多,故加強工作中的慎獨修養尤為重要,醫生、護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不斷完善綜合素質,升華思想境界使慎獨成為手術室工作中的高尚美德。

提倡慎獨修養,堅持四個壹樣,即有人在與無人在壹個樣,白天黑夜壹個樣,對生人熟人壹個樣,對城市農村病人壹個樣的道德風尚。慎獨修養的培養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醫生、護士必須加強防微杜漸,用崇高的職業道德觀指導自己,不斷調整、評價自己的護理行為,壹切以病人身心健康和社會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點,保持正直無私的高尚人格,做壹個社會病人滿意的白衣天使。

問題三:慎獨 的意思 “慎獨”指的是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欲念和行為發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

問題四:"慎獨、慎微、慎言、慎行"是什麽意思? 慎獨 ,在獨處中謹慎不茍。

慎微,意為認真重視和正確處置細小的事情。

慎言,出言謹慎。

慎行,行為謹慎檢點。

問題五:克己慎獨,是什麽意思 克己是指培養節制自己的能力;慎獨是指在個人獨處時也要嚴格要求自己,是對個人內心深處比較隱蔽的思想意識進行自律的壹種修養方式,防止錯誤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時時保持正念,對自覺性要求更高。

問題六:慎獨的含義? 慎獨是指人們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著高度的自覺,按照觸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背道德信念、做人原則的事。

問題七:古人所說的慎獨是什麽意思? “慎獨”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見於 《禮記?中庸 “慎獨”指的是人們在個人獨自居處的時候,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地對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違道德的欲念和行為發生,從而使道義時時刻刻伴隨主體之身。

*** 對慎獨作了更通俗的解釋:壹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時,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而不做壞事。能否做到“慎獨”, 以及堅持“慎獨”所能達到的程度,是衡量人們是否堅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績大小的重要標尺。“慎獨”作為自我修身方法,不僅在古代的道德實踐中發揮過重要作用,而且對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仍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問題八:慎獨是什麽意思,壹個人為什麽要慎獨 慎獨[shèn dú]

在獨處中謹慎不茍。語出《禮記?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三國 魏 曹植 《卞太後誄》:“o畏神明,敬惟慎獨。”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陶谷使江南》:“ 熙載 使歌姬 秦m蘭 衣弊衣為驛卒女, 谷 見之而喜,遂犯慎獨之戒。”《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我們講理學的人,最講究的是慎獨工夫,總要能夠衾影無愧,屋漏不慚。” 李氯 《 *** 》第壹部第壹章:“在這種不開通、不文明的地方,身當人師的人,那敢不慎獨?”

儒家的壹個重要概念,慎獨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重個人品行的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出於《大學》、《中庸》對於其含義,東漢鄭玄註《中庸》“慎獨”雲:“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壹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註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茍”《辭源》。

另外出土於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簡儒家類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議論“慎獨”簡本《五行》16~18雲: “淑人小人,其義壹也”。能為壹而後能為小人,小人慎其獨也。 “展望弗及,興高采烈”。能差池***羽而後能至哀,小人慎其獨也

壹. “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意思是說,嚴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別人監督,自覺控制自己的欲望。

二. “慎獨”:是壹種修為境界。

三. 怎麽達到“慎獨”這種境界:樹立遠大理想和抱負,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四. 包含態度與方法。謹慎治學態度,推動”知行反“認識模式,以窮理盡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統知識,慎全獨壹。

問題九:詞語“慎獨”什麽意思啊 慎獨”是儒家的壹個重要概念。傳承千年,後人對慎獨的研究也不曾停歇。

----題記

慎獨?慎獨是什麽意思?這是我拿到作文紙後的第壹感受。我想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似乎這個詞語太抽象了。

慎獨,始出於《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慎”就是小心謹慎、隨時戒備;“獨”就是獨處,獨自行事。

“慎獨”,按字詞典上的解釋:慎獨是指壹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也能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辭源》中解釋到: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茍。《辭海》中作這樣的解釋:“在獨處無人註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往外沿引伸,可視為“對自己行為負責”。人們壹般理解為:“在獨處時也能謹守道德、原則,不茍言行,維護好自身的形象。”

故,慎獨是壹種修養,慎獨是壹種自律,慎獨是壹種坦蕩。就是強調在沒有外在監督的情況下始終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按道德要求行事,不會由於無人監督而肆意妄行。

幾千年來,慎獨在人們的修身養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東漢安帝時,昌邑縣令王密為了感謝荊州刺史楊震當年的提攜之恩,深夜攜重金拜訪楊震,並說暮夜無知者。而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妳知。楊震面對誘惑,自覺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無人監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賄賂,這就是慎獨的力量。

當妳屢遭失敗打擊,壹蹶不振的時候,妳是否因此沈淪,頹唐呢?妳是否以壹種正確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困境?如果妳的回答是正確的,那麽妳就做到了慎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司馬遷忍辱負重完成《史記》。他們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敗中成功,他們難道不可以稱的上典範?

做到慎獨,主要的還有勤奮和專註。因為專註才可以排除壹切雜念,專心於某壹個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幹擾誘惑。因為勤奮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去做到盡可能多的事情,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約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獨,即是自律,曾經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標準,而現在是我們道德修養的方法,道德修養像寶石壹樣的珍貴,那麽慎獨就是寶石中的寶石,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任能嚴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