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方言用普通話表述有三種情況,妳知道嗎?

方言用普通話表述有三種情況,妳知道嗎?

方言用普通話表述分三種情況:

壹種情況,同字不同音。

對應的是同壹個字,只是讀音有差異。

如,“街”,普通話讀“jie接”,方言讀“gai該”。莧菜的莧,普通話讀“xian現”,方言讀“han漢”。鹽味之“鹹”,普通話讀“xián賢”,方言讀“han寒”。街、莧、鹹等字,出現南北讀音差異的原因,是南方話承襲古音基本沒變,而北方話發音變了(聲母g、h顎化為j、x)。

同字不同音,就不存在轉換問題。我們不可把方言“街”轉寫為“該”,“莧”轉寫為“漢”,“鹹”轉寫為“賢”。

正確做法是,讀方言的音,寫本來的漢字。

另壹種情況,字、音不壹樣,但用普通話字詞可準確替代。

如方言表達扭轉的動詞“jiǔ久”,可用普通話“擰”完美替代。

湖北方言,把瓶蓋松開,稱“jiǔ久(發音)”,把蓋子松開稱“jiǔ開”,把蓋子擰上,稱“jiǔ緊”。jiǔ毛巾,jiǔ繩子,jiǔ胳膊,jiǔ麻花,jiǔ了筋。

衣服洗好了jiǔ幹。把水龍頭jiǔ緊些。修鉛筆的卷筆刀說為jiǔ筆刀。

這個“jiǔ”,湖廣漁夫認為,對應的漢字“本字”,應該就是“扭”。

扭niǔ,基本釋義為“用手轉動”,又引申出多個衍生釋義。扭開,扭轉,扭動,扭字本義與方言“jiǔ”含義完全相符。從讀音看,niǔ與jiǔ,韻母壹樣,聲調壹樣,聲母n與j發音差別也不大,應是口語“扭開kāi”“扭緊jǐn”產生的聲母音變。

從表義出發,我們可把方言“jiǔ”直接寫為“扭”,或轉換為普通話詞匯“擰”。

擰,實為北方方言。要補充的是,“擰”含義比方言“jiǔ”要廣得多。擰,多音多義,讀作:níng;nǐng;nìng。

這孩子脾氣真擰,不叫他去他偏要去(倔,固執)。

兩個人越說越擰(別扭,抵觸)。

也有專家建議,為準確表音,可把方言“jiǔ”,寫為“糺”。糺,有兩個讀音,jiǔ(久)與jiū(糾)。糺,古同“糾”。

糺jiǔ是個生僻字,為古代遼金元時期軍隊的壹種名稱。

贛語中,借用“?jiù”,表達用力擰、抓之義。但“?”同“摎”字,本義是縛殺、絞死之義。

還有借用“捄 jiù”字,但“捄”同“救”字。

第三種情況,就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壹些方言詞匯,在普通話裏找不到對應的詞匯。

▲▲ “足+反”bǎn(板)

“足+反”,音同“板bǎn”,這個方言字,電腦字庫打不出,《現代漢語詞典》也沒收入,但《漢語大詞典》收有此字。本文暫借用“板”字。

板,最初應是表述魚離開水之後的跳動、扭動、掙紮,魚沒有四肢,多數魚為扁形,與其他動物比,魚的掙紮是獨特的。用跳、蹦、爬來表達,均不合適。魚在地面也能躍起,但靠的是身體的扭動起跳,不像其他動物靠四足。南方水多、魚多,需要有個簡潔精準的字詞來表達魚的掙紮情形,相反北方水少、魚少,吃魚也少,不壹定需要壹個專用詞匯。

方言的細膩,來自獨特的生活環境與生產方式,與地域相關。湖北是魚米之鄉,更需要有“板”這個常用字詞。

板,後來又引申出形容人的行為,板人,板命,跶腳板手。

板子:指魚產卵的情形。壹些淡水魚產卵時,要遊到淺水區水草中,扭動身體排卵,並且動靜很大。

“鯉魚板子。”“板子的魚不肥。”

按字典規範,不宜寫為“板籽”。

板人:累人,使人勞神費力。“這件事太板人了,我搞怕了。”

板命:形容人愛折騰,愛做危險事。“他這人愛板命。”

板浪:人或動物,在水裏翻動時濺起浪花,撲騰。

板痧:罵人之語。

板,還有“擺弄”之義。“妳別把車子板壞了。”“他這人喜歡板架子。”

跶腳板手:指人躺在地上,手捶地,腳蹬地,翻滾撲騰,非常悲痛懊悔或委屈憤怒的樣子,程度超過“捶胸頓足”。

跶腳板手,也可簡稱為“板”。“她在地上瞎板。”比喻人像魚壹樣,在地上掙紮。

希望能幫到妳,祝妳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