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描寫畫畫的不好的詞語

描寫畫畫的不好的詞語

1.形容繪畫畫的不好的詞語是什麽

1、信手塗鴉 拼音:[ xìn shǒu tú yā ] 解釋:隨便亂塗亂畫。

出自:唐·盧仝《示添丁》詩:“不知四體正困憊,泥人啼哭聲呀呀。 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

譯文:不清楚身體的四肢正是疲憊的時候, 黏土捏成的人壹直啼哭哇哇直叫,忽然書桌山的墨汁被打翻,塗抹在詩書上像烏鴉壹樣。 2、不倫不類 解釋:不倫:不同類。

既非這壹類,又非那壹類,形容不成樣子或沒有道理。 出自:明·吳炳《療爐羹·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譯文:眼睛裏的人不屬於同類,陷阱中的人不清不楚。 示例:王夫人聽了,早知道來意了。

又見他說的~,也不便不理他。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比喻不規範與不成樣子 3、畫虎類犬 解釋:類:象。

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譯文:而壹旦學習杜季良不成功,那妳們就成了紈絝子弟。

就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犬”。 示例:端福不甚聰明,恐~。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壹回 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擴展資料 不倫不類的近義詞:正襟危坐、不三不四 1、正襟危坐 解釋: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壹整衣服,端正地坐著。

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出自:《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譯文:宋忠、賈誼頓然開悟,收攬冠帶,理好衣襟,端端正正的坐著 示例:R先生把我請在壹把上位的太師椅上坐下,~和我對話起來。 郭沫若《學生時代·到宜興去》 近義詞道貌岸然、不倫不類、態度嚴肅、不茍言笑、整襟危坐、整衣危坐、肅然危坐 反義詞搖頭晃腦、威儀不肅、不倫不類、吊兒郎當、不三不四、搖頭擺腦、吊爾郎當 2、不三不四 解釋: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灑家。” 譯文:這壹幫人不象樣子,不願意上前接近,也不願意在家摔灑。

示例: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就想天鵝屁吃!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近義詞非僧非俗、非驢非馬、不倫不類、半間不界 反義詞正正經經、正襟危坐、堂堂正正、有板有眼。

2.形容畫畫水平很差的成語

壹塌糊塗yī tā hú tú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壹塌糊塗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形容混亂或敗壞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出自:郭沫若《革命春秋·學生時代》:“新開設的中學,更是壹塌糊塗,笑話百出。”

近義詞:亂七八糟、壹團漆黑

反義詞:條理井然、井然有序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亂七八糟luàn qī bā zāo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亂七八糟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形容無秩序,無條理,亂得不成樣子。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妳看屋裏的圖書字畫,家夥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潔,不象公坊以前亂七八糟的樣子了,這是霞郎的成績。”

示例:琴彈得~,可是她的嗓子怪清亮的。 ◎老舍《二馬》四

近義詞:雜亂無章、汙七八糟

反義詞:井然有序、井井有條、有條有理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壹團漆黑yī tuán qī hēi

壹團漆黑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形容壹片黑暗,沒有壹點光明。也形容對事情壹無所知。

示例:窗外壹團漆黑,什麽也看不清。

近義詞:壹無是處、壹無可取、暗無天日

反義詞:光彩奪目、光輝燦爛、光天化日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

3.形容畫畫好的詞語

1、栩栩如生 [ xǔ xǔ rú shēng ]

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壹樣。

出 處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2、妙手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ng ]

指優秀的畫家。《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壹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 妙手:指技能高超的人。丹青:指繪畫的顏料,也借指繪畫的藝術。

出 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莊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壹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

3、畫龍點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傳說梁代張僧繇(yóu)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不點眼睛,說點了就會飛走。聽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點上。剛點了兩條,就雷電大發,震破墻壁,兩條龍乘雲上天,只剩下沒有點眼睛的兩條(見於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出 處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睛者見在。”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他就這等山珍海味的小題大作起來;還可以說畫龍點睛。”

4、活靈活現 [ huó líng huó xiàn ]

也說活龍活現。形容描繪生動,神情逼真,使人有親眼所見的感覺。

出 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兇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5、躍然紙上 [ yuè rán zhǐ shàng ]

形容描寫或刻畫得十分生動逼真。

出 處

清·薛雪《壹瓢詩話》:“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4.形容畫畫得好的成語

形容畫畫得好的成語——妙筆生花、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呼之欲出、活龍活現、有血有肉、畫龍點睛、超凡入聖。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解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壹樣。

出處《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茫茫然周也。”

結構偏正式。

用法用作褒義。多用來形容雕塑或文學藝術作品中的藝術形象。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栩;不能讀作“yǔ”。

辨形生;不能寫作“升”。

近義詞呼之欲出、活龍活現、有血有肉

反義詞奄奄壹息、半死不活、死氣沈沈

例句大型泥塑《收租院》中;反抗地主階級剝削和壓迫的農民形象被塑造得~。

5.形容人畫畫好的詞語

形容人畫畫好的詞語: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出神入化、妙手丹青。

1、活靈活現

形容描寫逼真,使人看到感覺好像真的壹樣。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他忽然把個樂正子又請出來,說的活靈活現,倒也有個意思。

2、栩栩如生

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生:活的。形容畫作、雕塑中的藝術形象等生動逼真,就像活的壹樣。

示例:秦牧《蝦趣》:這些畫裏的蝦所以栩栩如生,是由於他深刻觀察過真正的蝦的生活,筆墨變化、寫照已經達到了極高境界的緣故。

3、惟妙惟肖

肖:相似。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各本序跋題辭〈讀聊齋雜說〉》:“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經註》造語。”

4、出神入化

形容技藝高超達到了絕妙的境界。

示例:秦牧《蝦趣》:不知道這位老畫師是觀察了多少的活蝦,才能夠畫蝦畫得這樣出神入化。

5、妙手丹青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繪畫的顏料,比喻繪畫的藝術。指優秀的畫家。

示例:《小說月報》:他在美術學院拜了幾位妙手丹青為師,幹起了畫匠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