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口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五筆86:UDUK 五筆98:UUKF 倉頡:TGTR
筆順編號:431112431251 四角號碼:80601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5584
基本字義
1.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良。~心。~舉。~事。~人。~男信女。慈~。 2. 好的行為、品質:行~。懲惡揚~。 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4. 友好,和好:友~。親~。和~。 5. 熟悉:面~。 6. 辦好,弄好:~後。 7. 擅長,長(cháng )於:~辭令。多謀~斷。 8. 贊許:“群臣百姓之所~,則君~之”。 9. 好好地:~待。~罷甘休。 10. 容易,易於:~變。~忘。多愁~感。 11. 姓。
詳細字義
〈形〉
1. (會意,從言,從羊。言是講話。羊是吉祥的象征。本義:吉祥) 2. 同本義[lucky]
善,吉也。——《說文》
來者以善日邪時,孰與邪日善時?——《漢書·翼奉傳》 3. 又如:善時(吉時);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4. 好;美好 [good]
母氏聖善。——《詩·邶風·凱風》
善,德之建也。——《國語·晉語》
善人國之主也。——《左傳·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萬故。——《呂氏春秋·長攻》。註:“善好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豈人主之子孫則敢不善哉?——《戰國策·趙策》 5. 又如:善風(良好的風氣);善言(美言;說好話);善處(好辦法);善馬(良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資質甚佳,才品出眾) 6. 善良;好心 [good;nice]
供養三德為善。——《左傳·昭公十二年》
又盡善也。——《論語·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惡之名。”
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漢書·蘇武傳》 7.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猶“善罷幹休”;順順當當);善覷(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樣(模樣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順(善良和順) 8. 慈善 [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善之利。壹善易修也,壹藝易能也。——唐· 韓愈《原毀》 9. 又如:善事;善舉;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稱虔誠信仰佛教的人);善勝(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語。指人所以能為善的根性);善堂(舊指育嬰堂、養老院等慈善機構) 10. 表示應諾。對,好 [all right]
王曰:“善!”——《戰國策·齊策》
先主:“善?”——《三國誌·諸葛亮傳》 11. 慎重 [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敗(事情失敗後的妥善措施) 12. 高明,工巧 [skillful]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老子》
吹籟工為善聲。——《論衡·逢遇》 13.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14. 熟悉,經常看到或經歷,易於辨認 [familiar]
識其品式,辨其條理;善其用,定其體,則“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傳》 15. 又如:善便(善變。不費力,輕易);善查(好對付的人。又作“善薦八”)
〈動〉
1. 善於,擅長。有做好或處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 [be good at]
善戲謔兮。——《詩·衛風·淇奧》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論語·季氏》
奕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擊築。——《史記·刺客列傳》
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又如:善寬(善解;善於迎合);善丹青(擅長畫畫);善時(善於把握時機);善柔(善於阿諛奉承);善喻(善於教喻);善貸(善於施與);善淵(善於保持沈默);善誘(善於誘導);善賈(長於貿易,善於做生意);善富(善於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長為文);善化(擅長教化) 3. 通“繕”。修治 [repair]
善刀而藏之。——《莊子·養生主》
故有善邇而遠至。——《易·略例》。註:“善,修治也。” 4.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斂自己的才華) 5. 羨慕 [admire]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陶淵明《歸去來辭》 6. 喜愛 [like]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左傳》 7. 認為好 [consider as good]
[常]忌信道任數,不從下人,故為權勢所不善。——《華陽國誌》 8. 贊許 [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 顏淵。—— 王充《論衡》 9. 又如:善善(贊揚人家的優點、美德);善頌善禱(贊美能寓規勸於頌禱之中);善善從長(本是稱道別人的善德淵源流長。後轉為贊揚人家向善棄惡、舍短取長) 10. 友好,親善 [friendly]
余宗老塗山, 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 史公雲。——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善氣迎人
〈名〉
1. 好人;好事;好處 [good (fine) person;good deed;advantage]
存撫良善。——宋· 沈括《夢溪筆談》
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 2. 姓
〈副〉
1. 好好地 [in perfectly good condition]
今姑貸汝,後不善自改,且復妄言,我當焚汝廬,戕汝家矣!——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見臣。——《戰國策·燕策》 2. 多;常;易 [numerous;frequently;easy]
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劉基《苦齋記》 3. 又如:善變;善疑;善懷(多所懷思)良liáng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良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部首筆畫
部首:艮 部外筆畫:1 總筆畫:7
五筆86:YVEI 五筆98:YVI 倉頡:IAV
筆順編號:4511534 四角號碼:30732 Unicode:CJK 統壹漢字 U+826F
基本字義
1. 好:~好。善~。~辰美景。~知~能(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家指人類不學而知的、不學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莠不齊。 2. 很:~久。~多趣味。用心~苦。 3. 誠然,的確:“古人秉燭夜遊,~有以也”。“以為犬~我友”。 4. 姓。
詳細字義
〈形〉
1. (形聲。本義:善良) 2. 同本義 [good and honest;kindhearted]
良,善也。——《說文》
德音無良。——《詩·邶風·日月》
人之無良。——《詩·鄘風·鶉之奔奔》
侍中、侍郎郭攸之、 費袆、 董允等,此皆良實。—— 諸葛亮《出師表》 3. 又如:天良(良心);馴良(和順善良);良正(善良正直) 4. 良好;美好 [good;fine;nice]
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鋣;良馬期乎千裏,不期乎驥驁。——《呂氏春秋·察今》
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良田美池。——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趙之良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富家良馬。——《淮南子·人間訓》 5. 又如:良圖(好辦法);良牧(好官);良死(安享天年而死。即好死、善終);良沃(良田,肥沃的田地);良朋(好朋友);良書(好書,益書);良罟(好的漁網);良賤(好壞老少之人);良士(賢士);良吏(賢良的宮吏);良妻(賢淑的妻子。即賢妻) 6. 優秀 [excellent]
天下之良工也。——《孟子》 7. 又如:良弓(善於制造弓的人);良工(技藝精妙的匠人);良皰(技藝精妙的廚師);良匠(手藝精巧的工匠);良車(制作精良的車子);良史(古稱不畏權勢,記事忠於史實的史官);良幹(廉潔正直的高級官員);良筆(指歷史家維護正義、忠於史事的記敘筆法) 8. 和悅;和善 [amiable;amicable;genial]
其容良。——《荀子·非十二子》 9. 大 [big;great]。如:良魚(大魚);良棗(大棗的別名);良器(大器。比喻傑出的人才) 10. 吉祥 [lucky]。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貞(吉卦);良時(吉時) 11. 和樂;歡悅 [happy]。如:良晤(歡聚);良遊(暢遊);良聚(良會,歡聚) 12. 長,久;深 [long;deep]
良夜乃罷。——《漢書》 13. 又如:良夜(長夜);良宵(長夜) 14. 通“諒”。誠實,信實 [honest]
知慮漸深,則壹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副〉
1. 很,甚,極其,非常 [truly;very]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經註》
市者良久計曰。——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2. 確實;果然 [certainly]
良多趣味。——酈道元《水經註》 3. 又如:良然(果然。確實如此)
〈名〉
1. 首;頭 [head]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良能也;所不慮不知者,良知也。——《孟子》 2. 首領;首長 [boss;chief;chieftain]
右無良焉,必敗。——《左傳》 3. 遵紀守法的公民 [law-abiding people]。如:除暴安良;良耆裏老(年長的平民百姓);良俊(賢良而才智傑出的人);良逸(賢才);良禽擇木(比喻賢者擇主而事);良家子女;良丁(舊指平民百姓中已成年者) 4. 通“埌”。墳墓 [grave]
闔胡嘗視其良,既為秋柏之實矣?——《莊子·列禦寇》
〈動〉
1. 認為好 [have a high opinion of; think highly of]
良司臣而逸之。——《左傳》 2. 能夠 [can]
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 3. 又如:良比(堪與比美) 4. 善於 [be good at]。如:良民吏(善於治理百姓的官吏);良冶(精於冶煉鑄造的工匠)善良shàn liáng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善良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基本解釋
[kindhearted;be good and honest] 純真溫厚,沒有惡意
心地善良
善良的人們
詳細解釋
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
《禮記·學記》:“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 孔穎達 疏:“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 唐 韓愈 《爭臣論》:“ 晉 之鄙人,薰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宋 曾鞏 《齊州雜詩序》:“余之疲駑,來為是州,除其奸強,而振其弛壞;去其疾苦,而撫其善良。”《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原來這稍公,名叫做 張稍 ,不是個善良之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壹個來自 匈奴 底層的既聰明又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