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是給我印象很深的壹篇。題目“胭脂”本身含義就深遠,象征女性,基本跟“紅顏”壹個意思。紅顏禍水,胭脂也是禍。作者在這篇裏,埋藏了很多善意,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看得我唏噓不已,贊嘆不已。
胭脂姓卞,父親是給牛看病的獸醫。出身於這樣的家庭,即使胭脂很漂亮,父親也“寶愛之”,她的婚姻還是無情地遭到了世俗的冷落,到了出嫁的年齡,依然無人問津。
有壹天,胭脂正和對門龐家媳婦兒王氏閑聊,忽然看見門前路過素服書生鄂秋隼,壹見傾心,芳心暗許。王氏是過來人,又是打趣,又是打包票,說要成人之美,給卞胭脂和鄂秋隼聯絡保媒——禍端由此而來。
胭脂相思成疾。不懷好意的王氏鼓動少女,如鄂秋隼夜裏私自前來相會,胭脂妳就從了吧。病中的胭脂沒有放棄底線,說:若私約則斷斷不可。正是這個底線,為胭脂後來的活路埋下伏筆。
王氏根本沒有誠意撮合胭脂和秋隼,還將這件事當作談資,告訴了自己青梅竹馬的相好宿介宿公子。因為龐家男人出差在外,宿介常來和王氏私會,無意中聽到胭脂的事情,他貪戀胭脂的美貌,暗生壹毒計:由他假冒鄂秋隼,與胭脂約會,趁機揩油。
月黑風高夜,宿介偷偷來到胭脂窗前,冒名姓鄂,請求胭脂開門。被拒絕後,假意索要定情信物,趁胭脂伸出手,強行拉開窗戶,跳進去,非禮胭脂。胭脂死命拒絕才保住貞潔,卻被宿介強行剝下繡鞋帶走了。
宿介拿著繡鞋回到王氏家裏,卻發現袖子裏的繡鞋不見了,怎麽都找不到。又急又怕之下,宿介對王氏略微講了事情經過,誰知窗下有耳,被壹貫對王氏垂涎的巷中無賴毛大聽了個明明白白。
原來,繡鞋被毛大無意中撿到。深夜,毛大冒充宿介,帶著繡花鞋,來到卞家。因為道路不熟,沒找到女孩房間,卻來到胭脂父親的門前。卞父壹猜,就知道是沒安好心的登徒子,拎著刀就追出門去,卞母也起身呼救。
毛大想翻墻逃走,被卞父抓住,反手奪刀殺了卞父,跳墻逃走。撕扯之中,毛大遺落繡花鞋在墻角,被卞母拾到,認出是女兒的繡花鞋,於是拷問女兒。胭脂沒有忍心連累王氏,只說鞋是鄂秋隼夜裏過來索要的。
天亮了。官府抓了年方19歲的文弱書生鄂秋隼,屈打成招。鄂秋隼覺得自己太冤了,非要和卞胭脂當面對質。可兩人當面後,面對卞胭脂的指責和痛罵,本就羞澀如處子的鄂秋隼百口莫辯,任由論死。就這樣,經過幾個級別官員的審判,案子都沒有改變。
濟南州府復核此案,知州大人叫吳南岱。他壹見鄂秋隼,就覺得這孩子不像殺人犯啊,心裏直打問號。他私下讓人審問秋隼,果然,案子有別情。吳南岱思考了好幾天,方提審胭脂,溫和地問話,終於問到了關鍵人物王氏。王氏被提審,被用刑,供出了宿介。結果宿介被認定為殺人兇手,又是壹個屈打成招。
宿介不似秋隼那般軟弱,他寫了份語言悲愴的狀子,請山東學使施愚山幫自己洗冤。施愚山再審宿介和王氏,這次審問的重點終於回到了案件最關鍵的證物:胭脂的繡花鞋上。大學校長施公問王氏,還有哪些相好的?王氏答不出。用刑。王氏只能招出巷裏幾個小混混,包括了毛大。
施愚山將小混混們壹並抓來,押在城隍廟。扒了幾人上衣,說,妳們今夜面壁,不許動,神靈會在妳們中的真兇背上寫“殺人犯”三個字。
第二天,施愚山來壹看,指著毛大說,妳是兇手。原來,毛大心虛,夜裏以背朝墻,墻上有灰,他以手護背,留下了痕跡。
真兇抓到。施愚山的判詞才是全文最最精彩的地方。宿介的、胭脂的、秋隼的,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字字珠璣,句句在理,精彩絕倫,堪稱經典。
案子真相大白。卞胭脂和鄂秋隼堂下相見,百感交集。在施公的撮合下,兩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蒲松齡借異史氏之口感嘆,世上事無奇不有,李代桃僵,誰復思桃僵亦屈。為官者壹定要慎之又慎,千萬不要動不動就上刑,讓世間多幾個冤魂啊。然後,作者再次盛贊了施愚山,講了他愛才軼事。現實中的施愚山是蒲松齡的伯樂,他在山東試子的無數八股中看到了蒲松齡的才華,點其為第壹名。自愚山後,蒲松齡窮盡壹生,再也沒有在科考場裏精進壹步。時也,命也。歷史上假如多了個做官的蒲松齡,也許就少了壹個寫鬼怪故事並名垂青史的蒲留仙吧。
蒲松齡出生整整200年後,1841年,浙江出生了壹個男孩,家人為其取名楊乃武。楊家鄰居娶媳小白菜。小白菜丈夫暴亡,親屬認定是楊乃武與小白菜私通下毒所致。層層級級的壹百多位官員,***同促成了壹場曠世奇冤,楊乃武和小白菜屈打成招,被冤下獄。最後浙江官員聯合上奏,以達天聽。在慈禧太後的幹預下,才查清了此案。慈禧還特地召見了小白菜,好奇這個讓她罷掉了150多位官員的小女子是啥樣的……
冤情昭雪後,楊乃武德行有失,終身不得入仕;小白菜沒有謹守婦德,到鄰居楊家吃飯,導致冤案起始,她萬念俱灰,皈依佛門。為了進京喊冤,楊乃武的母親和姐姐,風雨飄零,冷暖嘗盡。楊乃武和小白菜,可能終其壹生都無法原諒自己,更別說面對彼此。胭脂和秋隼,真的能看著對方,忘記曾經的血和淚嗎?忘了經歷的恐懼和絕望嗎?
沒有勝利可言。再多的烏紗帽都抵不過胭脂秋隼和楊乃武小白菜們遭受的苦難。小說竟然在某壹天變成現實,現實比小說更精彩也更殘酷殘忍……其實,從古到今,哪朝哪代,不是這樣的呢?我們都是看客。
楊乃武和小白菜的故事被編成了戲文,主題無非歌頌正義和清官。胭脂和秋隼,畢竟有人群中多看了妳壹眼的情義,深愛抵消仇恨,但願才子佳人在看客的感慨之外,得到些許安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