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普通話手抄報

普通話手抄報

普通話(Standard Chinese/Mandarin/Putonghua)即現代標準漢語,又稱國語、華語。其稱呼因地而異,但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作品為語法規範,是通行於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及海外華人華僑間的***通語言,並作為官方、教學、媒體等標準語。普通話是中華人民***和國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壹,也是聯合國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壹。《中華人民***和國憲法》第19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的“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

漢語標準語的歷史悠久,有雅言、通言等概念,但現代漢語標準語則繼承於始於北宋、形成於元明的“官話”體系。滿清入主中原,雖然定滿語為國語,但全國通行的實為漢語,漢官多操明代官話,所以清朝官場上的官方語言,實際上是滿漢雙語制。滿族人進入北京後學說漢語北京官話,又把自己的滿語音韻和發音習慣、特色文化詞匯帶入自己的滿式漢語,於清末形成滿漢語言成分融合的京腔旗人話,使其成為現代標準北京語音的前身。北平音系的聲調,為陰平、陽平、上、去之四聲,而沒有入聲。

普通話的好處

普通話是每個人都應該會說的,是壹種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壹種通用的語言形式。

普通話是我們學習說話的第壹步,也是做壹個文明人的第壹步,要是壹個人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會說,他還怎麽去和別人交流呢?

普通話已深入到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我們在幹什麽,普通話都回蕩在我們周圍的每壹個角落。有人可能會問,“為什麽要說普通話呢?”因為中國是壹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國家,根據著名的語言學家周光有先生講,我國56個民族工有80多種彼此不同的語言和地區方言,而我們每壹個人又不可能壹輩子都生活在同壹個地方,固步自封,不去見識外面的世界吧,所以壹旦我們身處異鄉,便會遇到語言方面的障礙,不能與人溝通、交流。這時,如果我們都會說壹種***同的語言——普通話,那麽,就不用再為語言不通而急得滿頭大汗、不知所措了。

說普通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方便。從大的方面而言,說普通話,可以增強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溝通,有利於維護國家統壹團結,有利於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

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請我回答問題,我會努力讓自己每說壹句話,每回答壹個問題,都清清楚楚。在這期間,我時常對著鏡子自言自語,說壹大堆普通話,漸漸的,我把平時的煩惱,對著自己講來講去,說來說去,就因為這樣,我覺得自己看事物比較看得開。

說普通話,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我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做得最好。人人都來參與說普通話。讓普通話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讓普通話成為我們城市中壹道亮麗的風景線吧!說普通話,是妳的需要、是我的需要、更是時代的要求。說好普通話,請從我做起!

普通話普及程度首次超過英語

據新華社香港6月14日電 1997年前後,香港流行壹種說法:只要不過羅湖橋,就可以不用學普通話。

如今,置身於人潮湧動的銅鑼灣商圈,耳邊盡是普通話的聲音:店鋪的銷售員熱情地用普通話招攬生意;街頭的香港市民耐心地用普通話為內地遊客指路。

回歸前的香港,粵語和英語是主流;15年來,隨著香港與內地在政治、經貿、社會文化及教育等領域的交流越發頻繁,普通話在香港使用日趨廣泛。特區政府統計處今年2月發布的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報告顯示,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職場普通話成為“香餑餑”

著名精密儀器制造商沃特世公司日前在香港刊登廣告,招聘其香港分公司人事部經理,在語言要求中特別註明應聘者須熟練使用普通話。沃特世公司人力資源分析員何先生表示,15年來,公司的內地業務攀升,已占總業務量的五成以上,而香港部門統管整個亞太區,要與內地員工溝通,就必須會講普通話。

近年來,普通話在香港職場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希望員工會說普通話。香港大型求職網站JobsDB5月底提供的數據顯示,最近半年有11%的招聘廣告中明確要求應聘者必須會講普通話。

如果以工種分類,銀行及金融領域對會講普通話的求職者需求甚殷,占該工種招聘廣告總數的18.6%;其次為政府及公***機構,占17.1%;物業及地產,占16.9%;專業服務,占15.2%;美容及健康,占14.1%。

香港壹家專業人才招聘公司華德士的人力資源經理黃綎婷說,他們的客戶多為外資公司,在香港設有分支以照顧內地業務。她透露,約六七成的客戶傾向聘用會講普通話的員工,“回歸之前,會講英語是必要條件,現在普通話也成為常見的要求”。

校園流行普通話

今年3月底,香港浸會大學舉辦了壹場普通話朗誦比賽,吸引逾800人報名,創歷史新高。19歲的香港學生曹可人以壹首《壹棵開花的樹》贏得詩歌組冠軍。

曹可人告訴記者,源於對語言的熱愛,她很小就在家自學普通話拼音,並從壹年級就開始參加朗誦比賽。長大後她發現,普通話講得好,對於學習、交流活動及獲得工作面試機會都有很大幫助。曹可人希望大學畢業後可以去內地的廣告行業工作。

特區政府統計處2月發布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2011年6月底香港約有707萬人口,其中,約46.5%的人口報稱能說普通話,比2001年大幅上升約13.2個百分點。此外,約1.4%的人口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

15年來,普通話在香港普及程度的躍升,少不了學校教育的推動作用。

普通話自1998年起成為香港小學壹門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後入學的學生,都會從小學壹年級開始學習普通話至初中三年級,接受9年的普通話教育。目前香港所有大學、大專院校及小區學院全部開設了普通話課程。

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委員、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陳瑞端說,15年前真正能講普通話的學生很少,但近年香港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有了不少提升。她這壹兩年去觀看壹些朗誦比賽,發現很多本地小學生的普通話像粵語壹樣流利。

她還說,以前很多高校的中文課都用粵語授課,但近五六年,隨著內地學生增多,促使老師們學著用普通話授課,例如理工大學的雙語學系,之前用粵語授課的研究生課程已有90%都改用普通話。

香港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主任林建平說,從人口普查報告上看,會講普通話的香港市民從2001年的三成多,到2006年的四成,再到2011年的近五成,可以說是壹步步在普及;而從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普及”之後應該做的是如何“提高”。

齊心推廣普通話

如今的香港,與政府活動相關的重大場合,林林總總的國際會議、論壇及展覽,地鐵與巴士的報站,客服電話的語音提示等,都可以聽到普通話的聲音。

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彭清華日前表示,香港回歸前他曾來過這裏,那時商場營業員和出租車司機普遍不懂普通話,內地人到香港觀光、購物都很不方便。

他說,現在不僅大多數營業員和出租車司機會講普通話,內地也有很多年輕人會聽、講廣東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回歸以來,兩地人員往來更加密切,各個方面交流日益增強。

成立於1996年的語常會為半官方機構,旨在就香港的語文教育政策向特區政府提建議。據介紹,該機構至今已舉辦逾90項推廣普通話的活動,參與的香港市民約28萬人,另有逾300萬觀眾收看了相關的電視節目。

香港回歸15周年前夕,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也於今年5月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簽署合作協議,***同致力於開拓、發展和深化內地與香港的推普合作交流。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自1996年至今,已與香港11所大專院校簽訂協議建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據國家語委數據顯示,香港1996年***有141人次參加了測試,而截至2010年底,測試數量已逾7萬人次。

據中大教研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較集中在“三級甲等”,即“合格的普通話”,日常溝通沒問題;而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達標率(即“二級乙等”),近年來則有上升趨勢。

如何學習普通話

學好普通話,不能盲目地練習,要註意壹定的技巧,才會讓妳事半功倍。

壹、找出普通話和自己方言中的對應規律,加強規律、加強記憶。 各種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語音上,詞匯和語法方面的差異較小。語音的差異主要表現有:多數地區平翹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韻母,沒有輕聲以及兒化音亂用,還有多數人的韻母圓唇度不夠等,綜合這些特點,學員可以自己或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找出方言和普通話的對應規律,對難點多加練習和記憶,效果會倍增!

二、 常聽多練,反復練習。 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聽力”或“練耳力”,良好的聽力是學好普通話的基礎,所以多聽是初學者要註重的壹個方面。聽的素材可以選擇中國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的節目,看電視時應註意播音員的口形,可以邊聽邊模仿。也可把普通話標準者的錄音和自己的錄音的比較,找出差異。加以改進!

三、說:聽力好了,就要多動口 聽力是個前提,說是重點。說好普通話應以字音準確為前提,所以在學員學習的過程中,壹定要註意學習的步驟,否則本末倒置多費氣力而仍改不掉語音的錯誤。下面我具體談談: 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打好基礎,打好了基礎等字音比較標準了,可以試著練習有針對性的繞口令,以便提高發音器官的協調的發音的能力。等字音掌握準確了,再演繹作品,多加練習,培養良好的語感。

四、要註意在“說”的過程存在的問題

1.吐字歸音: 吐字歸音的要求是:字頭彈出、部位準確、氣息飽滿、結實有力;字腹拉開立起、氣息均勻;字尾完整自如、歸音到位、幹凈利索、趨向幹凈。其實壹個漢字的音程很短,要在短短的時間內兼顧聲韻調和吐字歸音,所以必須從日常訓練開始嚴格要求:

*出字要求聲音的發音部位準確、彈發有力。

*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稍閉,閉音稍開”。

*歸音收音時要幹凈利索不可拖泥帶水。

尤其是“i、u、n、ng”等做韻母時,要註意口型的變化。 註意克服韻尾不到位、歸音不到位以及調值不準確的問題。同時還要註意輕音、兒化、重中格式以及音調的發音特點。

2.繞口令練習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繞口令的作用是促使頭腦反應靈活、用氣自如、口齒伶俐、吐字清晰。針對繞口令,學生在繞口令練習中不要過急過快,先要按照普通話正確的發音方法發音,練習應做到速度有慢到快。聲音有小到大,段子由易到難。否則不科學的訓練導致發音不準、吐字含糊,念的越快錯誤發音重復的次數越多,離正確的發音標準越遠!

3.演繹朗讀文章時,壹定要停連與重音訓練正確表達文章的情感。 在讀作品時,要註意停連、重音、語氣、節奏。也就是壹句話裏,哪裏該停,停多久;哪裏是重音,哪裏該輕讀;壹段話中,哪幾句該連,那幾句不連,哪幾句是重點;整個句子的聲音形式是升還是降,是強還是弱,是急是緩這些都要細細品味,多多練習;告訴妳壹個朗讀文章的方法:快看快想穩出口、少停多連。把握好氣息的調整和文章的整體性。

好,今天就寫到這裏,具體的問題樂園的朋友可以向專業老師多多求教這裏不在壹壹敘述。同時也可以向字典,詞典和教材學習。在這裏我推薦使用最新版的《新華字典》和《現在漢語詞典》以及《現在漢語規範字字典》都可以。在此希望樂園桃李滿園,學員學習進步。

朗讀技巧的訓練。

朗誦是壹門極高的語言藝術,但是朗誦對於初學者是壹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熟知朗誦的人都知道學好朗誦需要兩大功底:壹個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另壹個需要熟練的朗讀功底。其實這些做到還不夠,我們要了解壹下朗讀和朗誦的最大的壹個區別就是在這個“誦”上;另外,前者只要表情達意就可以了,後者不但要做到表情達意,還有通過有聲語言對作品進行再度創作,通過語言表達技巧給聽眾以音樂美、構圖美、感覺美和意境美的享受;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老師教授的朗誦技巧可以去欣賞朗誦作品。同時提升自己品位和享受!下面我還是要重點講解下——朗讀技巧

朗讀技巧要通過壹些訓練可以使我們逐漸掌握漢語語法規律,培養敏感的語感,還可以使聲帶、發音、語氣、語調、語勢等得到全面鍛煉,相聲情並茂的境界攀登。但是要註意在訓練過程中應采用循序漸進的練習方法。

第壹步是初步訓練(基礎)。可以選用百字左右的文章作為朗讀的素材。要求是:發音準確,聲音洪亮,吐字清楚,不添字,丟字,不讀錯字,不顛倒字,按標點符號以及語法停頓要求進行恰當的停頓。 

第二是過渡訓練。 可以選用二、三百字的文章朗讀。在第壹步的基礎上,過渡到通順流暢,且能讀出陳述、疑問、感嘆、祈使等幾種句子的不同語氣、語調。

第三步是鞏固訓練。 可以選用五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讀,重點練習朗讀技巧,並結合聽範讀鞏固前兩步的訓練成果。要求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能進壹步讀出長句中的停頓和句中的輕重緩急,且依據文章的思想內容,恰當而自然地帶者感情去朗讀。

第四步是綜合技巧練習。 可以選用八百字左右的文章朗讀。將分項訓練中得到的各種技巧綜合運用到朗讀中去。要求語言流暢,語氣連貫,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通過上述這四步的練習,朗讀的水平會就會層次性的提高,可以在普通話測試中獲得比較滿意的成效。但是需要朋友們註意:在學習時,不要泛泛而讀。今天這壹篇,明天讀那壹篇,這樣是事倍功半。所以要有學習的專註性,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還是記住那句話:熟能生巧。在正確方法和刻苦的訓練中,壹定可以百煉成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