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端午節 , 風俗懷古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楚地的人都為屈原感到悲哀,這種情感千百年來壹直沒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飄到了什麽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倉綠色的江流上,人們還投下飯食拯救饑餓的魚龜蝦蟹不讓它們吃屈原的屍體。
遺留下來的風俗成了比賽劃龍舟,人們哀叫的聲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時的豪邁之人,當時慷慨赴死的意圖非常強烈。
世上的俗人怎麽能知道他這種想法呢,都以為屈原戀戀不舍,不願意與這個世間告別。
南賓縣之前屬於楚地,山上有留下來的古塔。
這塔應該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擔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這件事雖然沒有憑據,但這份心意已經很真切了。
古往今來的人有誰是不死的?沒有必要去比較是到底是長壽好還是死亡好。
人的名聲實在是不會消忘的,而身份財富只是短暫的榮盛。
屈原正是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氣節與節操。
賞析和劉禹錫壹樣,蘇軾也歷經貶謫,在壹肚子不合時宜的心境中度過人生的大半光陰。不過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本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今四川豐都),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系的地方竟建有壹座屈原塔,驚異之余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系,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贊美屈原不茍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蘇軾
千秋釣舸歌明月,萬裏沙鷗弄夕陽。 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林深藏卻雲門寺,回首若耶溪。 埋沒錢塘歌吹裏,當年卻是皇都。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閑今古同。 落日無人松徑裏,鬼火高低明滅。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壹聲長嘆。 武帝宮中人去盡,年年春色為誰來。 霸業成空,遺恨無窮。 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