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快快查成語詞典靈活

快快查成語詞典靈活

八面玲瓏玲瓏:精巧細致,指人靈活、敏捷。本指窗戶明亮軒敞。後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出處:唐·盧綸《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四戶八窗明,玲瓏逼上清。”宋·夏元鼎《滿庭芳》詞:“雖是無為清靜,依然要八面玲瓏。”

筆頭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十:“李太白少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筆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彩筆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進步。

出處:元·湯式《賞花時·戲賀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處有,彩筆生花夢境熟。”

操翰成章翰:鳥毛,借指毛筆。拿起筆來就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有文才。

出處:《三國誌·魏書·徐幹傳》:“幹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裴松之註引《先賢行狀》:“幹清玄體道,六行修備,聰識洽聞,操翰成章。”

遲眉鈍眼指眼神呆滯,不靈活。

出處:李劼人《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二:“並且遲眉鈍眼,看著人憨癡癡地,比蔡興順精靈不到多少。?

聰明伶俐聰明:智力發達,天資高。伶俐:靈活、乖巧。形容小孩頭腦機靈,活潑且乖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原來這樂和是壹個聰明伶俐的人;諸般樂品學著便會;作事道頭知尾;說起槍棒武藝,如糖似蜜價愛。”

呆頭呆腦呆:呆板,不靈活。形容思想、行動遲鈍笨拙。

出處:元·馬致遠《嶽陽樓》第三折:“似這等呆腦呆頭勸不回,呸!可不幹賺了我奔走紅塵九千裏。”

鬥酒百篇飲壹鬥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對客揮毫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遊。”

方便之門方便:本佛家語,指靈活對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方便的門路。

出處: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

鳳舞龍飛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只這書法也寫得這等鳳舞龍飛,真令人拜服。”

幹凈利落利落:靈活敏捷,也指整齊,有條理。形容沒有多余的東西。令人爽心悅目。也形容動作熟練、敏捷準確。

出處: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二》:“不是老人家,誰能這樣幹凈利落。”

規行矩步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步:用腳走。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茍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規行矩步,安辭定色。”

規行矩止規、矩:圓規和角尺,引伸為準則。指嚴格按照規矩辦事,毫不茍且。也指辦事死板,不靈活。

出處: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縉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於堂下,以待執事之命。”

活靈活現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親眼看到壹般。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再說王氏聞丈夫兇信,初時也疑惑。被呂寶說得活龍活現,也信了。”

見機而行見機:看時機,看情況。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見機行事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蛟龍戲水比喻刀槍棍棒等武器使得輕松自如,靈活多變。形容武藝精湛純熟。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壹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能兇惡。”

錦心繡腹形容優美的文思,華麗的辭藻。

出處:元·湯式《壹枝花·冬景題情》套曲:“他有那錦心繡腹,我有那冰肌玉骨。”

錦胸繡口猶言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鏡花水月鏡裏的花,水裏的月。原指詩中靈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後比喻虛幻的景象。

出處:唐·裴休《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方袍大達法師元秘塔碑銘》:“崢嶸棟梁,壹旦而摧。水月鏡像,無心去來。”

口齒伶俐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素日雖然口角伶俐,此時壹心卻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也身亡命殞。”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動作不靈活。

立馬萬言倚靠在馬旁,馬上寫成壹篇文章。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宋·王十朋《梅溪王忠文公集·上太守李端明書》:“唐翰林應長庚之夢,世號謫仙人,立馬萬言,而文章為天下之法。”

利齒伶牙伶:通“靈”,靈活,乖巧。能說會道。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妳休聽那廝說短論長,那般的利齒伶牙。”

臨機應變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伶牙俐齒伶、俐:聰明,靈活。形容人機靈,很會說話。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妳休那裏便伶牙俐齒,調三幹四,說人好歹,訐人曖昧,損人行止。”

靈機壹動靈機:靈活的心思。急忙中轉了壹下念頭(多指臨時想出了壹個辦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壹動,心中悟將過來。”

玲瓏剔透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那廝愛女娘的心,見的便似驢***狗,賣弄他玲瓏剔透。”

玲瓏透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構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同“玲瓏剔透”。

流水行雲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壹樣。

出處:宋·洪咨夔《朝中措·壽章君舉》:“流水行雲才思,光風霽月精神。”

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我世祖龍飛白水,鳳翔參墟。”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於臨安。”

龍威虎震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翔鳳舞猶言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龍翔鳳躍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同“龍翔鳳舞”。

履機乘變猶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夢筆生花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明眸善睞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靈活。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木雕泥塑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七步成章稱人才思敏捷。同“七步成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壹首否?’”

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群鴻戲海鴻:鴻雁;海:指大湖。象許多飛鴻在大湖裏遊戲壹樣。形容書法遒勁靈活。

出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王羲之書如群鴻戲海。”

燃萁之敏後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處:相傳三國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脅迫下七步成詩,詩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語。宋·寧參《白水縣齋十詠》序:“曾無擊缽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日試萬言壹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生花妙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生花之筆比喻傑出的寫作才能。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識變從宜指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食生不化指生吞活剝,不善靈活運用。

思如湧泉才思猶如噴出的泉水。形容人的才思敏捷,才力充沛。

出處:《舊唐書·蘇颋傳》:“舍人思如湧泉,嶠所不及也。”

死眉瞪眼眉不活,眼不動。比喻不靈活,不能應付。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百十回:“偏偏那日來的多,裏頭的人都死眉瞪眼的。鳳姐只得在那裏照料了壹會子。”

隨機應變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通古達變通曉古代的學問,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事。

脫口成章出口便成文章。比喻才思敏捷。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壹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文不加點點:塗上壹點,表示刪去。文章壹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輟,文不加點。”

文無加點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同“文不加點”。

五步成詩唐史青能五步成詩。後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出處: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雲:‘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壹首,見《全唐詩》卷壹壹五。

下筆成篇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諫》:“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文壹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壹揮動筆就寫成文章。形容寫文思敏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三國誌·魏書·陳思王植傳》:“言出為論,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千言:長篇大論。形容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出處:宋·曾鞏《送豐稷》:“讀書壹見若經誦,下筆千言能立成。”

下筆如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湧,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其於議論應對,明練理體,敷陳剖判,下筆如神,當時名流,無不推挹。”

下筆有神指寫起文章來,文思奔湧,如有神力。形容文思敏捷,善於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

出處: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壹言留贈,知下筆之有神。”

相機行事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

行雲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約束,就象漂浮著的雲和流動著的水壹樣。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眼觀六路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壹板三眼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出處: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老弟妳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聖人活過來,壹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壹板壹眼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壹揮九制壹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誌銘》:“嘗直紫微閣,壹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壹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以權達變用靈活的態度去適應變化發展的時勢。

出處:清·王韜《變法自強》下:“不知時之所尚,勢之所趨,終貴因事制宜,以權達變。”

倚馬可待倚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著完稿。比喻文章寫得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倚馬千言倚馬:靠著戰馬。倚靠在即將出發的戰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桓溫]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袁宏]倚馬前令作。手不掇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語妙天下形容言語精妙無比。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援筆成章援筆:拿起筆來。拿起筆來就寫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生素多才思,援筆成章。”

援筆立成援筆:拿筆。拿起筆立刻寫成。形容才思敏捷。亦作“援筆成章”、“援筆而就”。

源泉萬斛比喻文思湧溢。

出處:宋·蘇軾《文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

言語妙天下形容言語非常精妙。

出處:《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大戰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雲臺門》第壹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妳領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兵前來,俺這裏領兵與他交鋒。”

眼觀四處,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運用之妙,存乎壹心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出處:《宋史·嶽飛傳》記載,嶽飛對宗澤說:“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壹心。”

運用之妙,在於壹心指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於善於思考。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且不要管他。‘運用之妙,在於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