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食物上,我們吃米吃面參半。在方言上,江淮官話兼具南北方言的特性。在氣質上,江淮人兼具北方人的豪爽豁達和南方人的精明幹練。這些特性使得江淮文化成為中華文化中獨特的亞文化。安徽話 屬於語言孤島。蘇北連雲港 鹽城融合大量吳語詞匯,保留古代漢語的讀音,比如上蓋(街)回蓋(家)發剪(展)這些讀音粵語保留很多 還有瞎說八道 蝦讀音哈 尾巴讀音(伊吧)最後變成河南話,發音有所改變,但是互相都能夠聽懂。過了河南就是湖北省,這裏的話又變了,然後進入湖南省,漢語又在湖北話的基礎上開始演變,到了廣東,語言演變的更厲害。就是湖南人都聽不懂。
所謂的江淮方言其實就是淮西話。最早的淮西方言是古楚語,楚國都城先期在安徽阜陽12年,後面就到了淮西壽春19年了。在這壹階段淮西人控制了廣大的江南地區,並且開發了那裏,比如上海等等,也就是說楚國後期江南就已經有了安徽人的身影了。其實明朝的官方語言並不是江蘇境內的淮東方言而是安徽中部的淮西方言,淮西方言有卷舌音和前後鼻音、沒有入聲字和濁音字,所以相對更容易懂,淮東方言沒有卷舌音和前後鼻音,有入聲字、濁音字清化,相比淮西方言,淮東方言保留的古漢語痕跡更多,也更難懂。
外地人聽起來像吳語,那是他們辨音能力問題。江淮官話與現吳語區別很大,但有淵源,江淮官話的底子是古吳語,後來與官話融合而成。現吳語是古吳語自身發展而來。我是淮安漣水人,覺得我們家的方言對於外地人來說起碼能聽懂三分之壹吧,就好比我們也能聽懂壹點周邊像宿遷連雲港鹽城徐州的方言。不過跟吳語是壹點關系也沒有。吳語圈子都在長江以南很多話是難以聽懂的,即便是當地人,不同的地方方言也有時難以理解,所以北方人聽不懂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