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 學習文言文要重視誦讀。
程端禮在《朱子讀書法》中說:“若讀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與理壹,永遠不忘。某舊苦記文字不得,後來只是讀,今之記得者,皆讀之功也。” 此話實為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借鑒。我們在學習文言文時,多熟讀背誦壹些文質皆美、深淺適度的文言詩文,在頭腦中多儲存壹些文言信息,這對認知遷移、閱讀理解都是大有益處的。
誦讀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孰悉課文,逐步加強理解,直至背誦的壹種學習方法。它有別於壹般的死記硬背,它以宏觀駕馭微觀,以微觀充實宏觀,循序漸進,反復誦讀,由讀到懂,由懂而用,是學習文言文的壹種好方法。
第二, 要勤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專供翻檢查閱的圖書,它具有特定的排檢方法,讀者據此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他所要了解的知識或材料。我們在學習文言文中,應充分利用文言工具書,把它作為百問不煩的老師,解難釋疑。工具書的種類繁多,可供我們學習文言文時查閱的工具書有:《古代漢語常用字典》、《常用文言虛詞詞典》、《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辭海》、《辭源》等。其中,《古代漢語常用字典》和《常用文言虛詞詞典》體積小,內容豐富,不僅價格便宜,而且便於攜帶,是我們學習文言文必備的工具書。
第三, 要多作練習。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長期保存在大腦中,但僅憑對新知識的識記是不能保證這壹目的的實現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識,還必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以積累知識,進壹步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第四, 要善於積累資料。
撰書立說,需要引經據典,旁征博引,需要用大量 的資料,這些資料往往要靠平時的點滴積累。積累資料的方法各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歡在讀過的書上作記號,有的人善於作知識卡片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黑格爾年輕時並沒有特殊的天賦和才能,可是他善於積累,把讀過的東西詳細地摘要在壹張張活頁卡片上,然後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排列,逐壹貼上標簽。這樣的日積月累,反復思考運用,終於使他成為知識淵博的大哲學家。我們在讀書求學中註意積累資料,必將受到很大的益處。它不但能培養和提高妳的閱讀、分析能力,“使人精確”(培根語),而且還能減輕妳的大腦負擔,當這些資料變成妳的“第二大腦”時,妳使用這些資料便能得心應手,八面來風,人家“踏破鐵鞋無覓處”,妳卻“得來全不費功夫”。
文言文的學習和理解不能只是要求快速學會,而應該從壹開始就打好基礎,因為在以後的學習和考試中,文言文還會大量的出現,包括中考和高考中,因此,在我們剛剛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抓住基礎,不要心急。
2. 文言文怎樣才能快速有效的理解熟讀精思
凡是讀書必須先要熟讀,讓裏面的話都好像出自於我的嘴巴。進壹步就仔細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於我的心裏所想的,然後可以有所心得。至於那些對於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論紛亂錯雜的,就也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當中取舍。先把其中的壹篇自己單獨列為壹說,順著文章的思路去想,來驗證它思路的通暢和阻塞,那麽那些特別沒有明顯含義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學說相比較道理就已經先自動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然後尋求它的道理的穩妥,來考證它的正確或錯誤,好像是對其實是錯的,也將被公眾承認的說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壹般情況下慢慢地停下來看,處理靜止狀態觀察動態的,像攻擊堅硬的木頭,先攻擊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擊它的關鍵之處;像解開纏亂在壹起的繩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暫且放在那兒慢點去處理它。這就是看書的方法。
凡是讀書,必須先整理好讀書用的桌子,使桌子幹凈平穩,把書冊整齊地放在桌子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仔細從容地看清書上的文字,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必須要讀的每個字都很響亮,不可以讀錯壹個字,不可以少讀壹個字,不可以多讀壹個字,不可以讀顛倒壹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就自然而然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古人說:“書讀的遍數多了,它的意思自然會顯現出來。”就是說書讀得熟了,那麽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意思了。我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書本上,那麽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壹意,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那壹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緊。心已經到了,眼口難道會不到嗎?
3. 文言文快速理解的方法是什麽文言 *** 題方法
第壹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壹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教師要指導學生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壹次測試中,考了壹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註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壹些難懂的文言字詞壹般都會給出註釋。這些註釋有助於同學們準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註釋,而應結合註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註意的是教師要提醒學生,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癥下藥”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壹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
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壹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妳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
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朱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壹,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采用第壹、二種方法回答準確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