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風水學的概念

風水學的概念

1.1、風水的定義:

影響人類居住區域的所有因素總和,就叫風水。主要是指壹個地域的地形、水文、氣候、植被、道路、河流等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即人類居住的要求與影響因素的綜合自然環境。

而風水學就是對這些綜合自然環境因素的評估、比較、從而選擇高性價比的人類居住區,這些方法和理論的統稱,就是風水學。那麽,總結壹下風水學的概念就是:人類對構成風水的各種因素進行比較,挑選出最適合自己居住地域的方法與理論,就叫風水學。再簡單點就是說,風水學是尋找人類宜居地的壹門學科。

中國古代風水學對居住環境條件的選擇有許多的方法和理論,《葬經》、《易經》是最典型代表著作,是中國人們長期觀察、總結,具有較高的理論性和科學性,但是,後來不斷被人植入占蔔學,從而被玄化、神秘化,因此,才被現代人視為迷信,不得不說,這是中國古代風水學的悲哀。

如何挑揀古代風水學的內核和精髓,即去粕存精,結合現代科學理論,創建現代風水理論,就顯得迫不及待,這也是對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繼承與弘揚,這是本著作的動機和目的,也是嘗試與探索,拋磚引玉,傳聲***鳴。

現代風水學需要壹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既能體現古代風水理論內核,又要具有現代科學嚴謹的理論論證、推導;不僅能詮釋現有風水現象,還要準確推斷和預測地域未來,從而因地制宜的選擇最佳宜居風水。

因此,現代風水學將基於現代地理學、天文學、水文學、人文學、生理學、醫學、物理學、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建立起選擇人類宜居風水寶地的理論體系,造福於人類。

1..2、風水五要素

風水泛指人類的居住環境,這個環境包括了5個最重要的因素,即風、水、地、位、光。

1.2.1 、風與龍脈

風是指空氣,空氣的流動形成風,我們很容易懂得風能改變居住環境空氣的溫度、濕度和降水,從而影響人類的居住環境,顯然,風是風水中的壹個非常重要因素。

風是流動的,也是有方向的,以中國的大陸為例,屬於非常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西北風寒冷幹燥,夏季東南風溫暖濕潤,因此宜居地需要避開西北風,收納東南風。這樣,坐北朝南的高山下就非常宜居,它冬天能阻擋北風,夏天緩升的山脈有擡升東南風的作用而成雲降雨、降溫等作用,因此,靠山而居是最佳的宜居選擇,基於這壹點,中國古代風水中的“風”,緊密的與山脈聯系在壹起,南面緩坡爬升的山脊被稱作為“龍脈”,古代風水師不懂季風與降雨原理,認為這些山脈具有庇護人類的靈性,能呼風喚雨,視為神靈,所以冠上神聖的“龍脈”壹詞。這樣,中國古代風水學,把“風”擺在宜居的第壹位,強調靠山而居是首選之地,靠山即更靠近神靈。

到此,我們就容易理解《葬經》中: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則為生氣。把東南風被山脈擡升成雲致雨的現象,壹語道破,形象了山、風、雨的自然關系。

1.2.2、 水

水,是人類居住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灌溉農作物的必需,河道更是古代第壹的交通與運輸載體。水對人類居住太重要了,沒有水,絕對不是人類的宜居地。水包括天上的降水、地上的溪河流水、沈積的湖庫水、地下水、海水等、水是人類宜居的第壹因素。

因此,依山傍水而居,成為中國古代風水學的宜居標配。這是非常符合中國內陸宜居地的基本原則,是人們長期觀察的經驗總結,是簡易的樸素真理。這也是為什麽把選擇宜居地的理論叫“風水”的原因,以“風、水”這兩個主要因素而取名,這也就詮釋了“風水”壹詞的來歷。嚴格來說,古代風水學中的風顯然意指山,因此,所謂“風水”,實質是“山水”,通俗的說,好山好水好風水。

《葬經》雲: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強調了水的第壹性,擺在風水元素首位。

1.2.3、地與明堂

以農耕業為主體的古代中國居民,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提供食物的依賴和保障,同時,土地也是居民活動和物資交易場所,因此,宜居地要求周圍有廣闊的、肥沃的、易於灌溉耕種的大片平整土地,古代風水學把這塊宜居地周圍的平整土地叫外明堂,是耕種的土地,是食物的來源;而房屋地門外前的小平地叫中明堂,用於人們戶外活動場所,或打曬谷物的場地;而把屋內接待客人的外屋叫內明堂,即堂屋,或客廳。“明堂”的本義就是明亮開闊的臨屋平地,明堂的定義就是宜居地內外,人們生活、生產的平整場所總稱。

現代建築設計的室內客廳,即是風水學中的內明堂的演變;而中明堂,對應的是現在城市住宅小區內的綠化休閑廣場;那麽外明堂呢,在農村,是指屋外的大片田野,耕種土地;在城市,是指住宅區周邊的商業區、學校、醫院、車站、就業的單位和工廠等;對於漁民,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就是漁民的外明堂。

在古代風水學中的宜居地,明堂就是平整土地的代名詞。直到今天,各地方言有“冒明堂”(沒名堂)的說法,意指居住地沒有平地,就不適宜居住,不能選擇作為長期居住之地,“明堂”本是風水學的專用名詞,而在此方言裏的意思是比喻人們處事或決策錯誤、輕率、毫無道理。可見,古代風水學對房屋內、中、外的平整地,即“明堂”要求嚴苛,包含了豐富的宜居樸素真理。

外明堂是古代人們宜居地的糧倉,無明堂之地,如庫中無糧,囊中羞澀,上面提到:“好山好水好風水”壹說,在這裏,當我們提及明堂作用,說明僅僅有山有水之地,絕不是宜居之地,只是可玩可看而不可居的風景之地,風景與風水之地的區別顯然就是存不存在“明堂”,“冒明堂”壹詞表明:沒有平整肥沃土地的依山傍水,對於宜居是壹塊雞肋,是壹顆好看不好吃的豬血紅李子,壹句話,是好看不中用的皮囊,沒用!這也說明,明堂在風水因素中的重要地位。

在農村,廣闊的外明堂,意味良田萬頃,衣食不缺,安居樂業,子孫繁衍,興旺發達,只有這樣的“依山傍水”才是宜居之地,才是真風水;作為現代城市宜居的明堂,其概念就延伸為:教育、技術、經濟、交通、醫療、就業等等,這也是現代風水學裏“明堂”壹詞的新定義。

幽默點總結就是,壹切沒有明堂的所謂“風水”都是耍流氓。《葬經》雲:地貴平夷,土貴有支。

1.2.4、位與方位

位,指宜居地域的位置,所處方位。在壹塊有山、有水、有大片平地的區域,坐落的位置也是壹個很重要的因素,位,包括山脈方向;水流方向;距離山脈、流水、道路遠近;距離生產和生活場所遠近;距離周圍中心城鎮遠近;戰事戰略地位;這些都是方位元素,也是宜居壹定要考慮的元素,壹個真正宜居的好地方,是有山、有水、有平地、有好的位置,有了這些,才能說是宜居的。

在壹個宜居地造房子,房子場地的位置選擇、坐向選擇,廳、臥、廚、廁的設計布局等都屬於風水五要素中的位元素。

中國典型的季風氣候和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決定了房屋選向的主流是“坐北朝南,水流東西” 的方位,這是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精髓所在。

在《葬經》中,“地勢原脈,山勢原骨。委蛇東西,或為南北,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明確了山脈排水為東西方向,山脈走勢呈緩坡南北走向,即明確了選向要坐北朝南,水流東西,這吻合了中國氣候與地勢關系。

1.2.5、光與陽光

光,即陽光,萬物生長靠太陽,光照的強度和時間直接決定了人類宜居區域的溫度和季節變化,以及作物生長與收成,這也就決定了人類的食物豐收,食物是人類生存的第壹需要,因此,光也是宜居風水中壹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地球不同的緯度帶,光照區別很大,因此人類聚居分布差異也很大,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光照差異,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區間是人類最主要的聚居區,主要原因就是這壹區間太陽光照最強,時間最長,溫差最小。

氣候、溫差、日照時間、日光方向和強度、房屋采光、作物喜光性,這些都是風水學宜居選擇課題,是風水學的重要章節,與人類宜居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