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林沖的忍耐
在眾多研究林沖的文章中,對林沖在“風雪山神廟”之前的認識,都是 “忍”,這種“忍”實質上只是表象,而“忍”的背後卻隱藏著“怕”這個本質。林沖的“忍”是“怕”的具體表現。林沖的“忍”與“怕”實際是壹個問題的表裏。林沖所怕的是壹般人***同具有的。他害怕失去既得利益,怕損害已有的社會名譽,怕自己有性命之憂,所以在風雪山神廟之前,林沖表現的是處處忍讓。壹、怕失去既得利益什麽是既得利益?既得利益是指已經擁有的、自己比較滿足的優於他人的條件,人們壹旦有了既得利益,就不希望當前狀況被顯著改變。林沖的既得利益就是他的社會地位和幸福的家庭。林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現代漢語詞典》對教頭的解釋為“宋代軍隊中教練武藝的人”[3],而實際上,林沖的槍棒教頭不僅僅是教授武藝,同時他也是禁軍的管理者。教頭屬於政府公職人員,有體面地社會地位,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有高強的武藝,同時林沖還有幸福的家庭,美貌的妻子。這樣的人是不應該懼怕什麽的,除非是損害他的既得利益。小說第七回林沖壹出場,就遇到了壹件有辱自己身份的尷尬事——妻子被人調戲,這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最大的恥辱,在林沖看來,在東京的地面上,有人敢和我林沖作對,我不打他個壹佛出世,二佛涅_,我還怎麽在東京混,怎麽做禁軍教頭?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讓他飽受恥辱的無賴,恰恰是能改變他生活現狀的頂頭上司的螟蛉之子,而他的這個上司,又是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的狠角色,在他的手下,不能有半點“失誤”,否則,性命不保。所以他也就因“怕”而強“忍”了。這從他對魯智深說的話中可以找到答案。“林沖本待要痛打那廝壹頓,太尉面上須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沖不合吃著他的請受,權且讓他這壹次。”[4]100這就道出了他沒敢痛打高衙內的真諦。高俅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是自己現有利益的決定者,林沖對自己的地位、家庭留戀有余,舍棄不足,得罪高俅可能會失去壹切,自己的同事王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所以他怕得罪高俅。也就是怕既得利益受到侵害,也只有“忍”了。二、怕損害名譽名譽說白了就是“面子”,“‘面子’是情理精神在中國人世俗生活中的表現,是中國人生活世界中的核心概念之壹”[5]。“休妻”壹段就是林沖愛“面子”(即怕名譽受損)的鐵證。小說第八回,寫林沖被流放到滄州,臨行之時,給他的嶽父張教頭寫休妻書,而他與嶽父的對話,略見壹斑。“林沖執手對丈人說道:‘泰山在上,年災月厄,撞了高衙內,吃了壹場屈官司。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4]110怕妻子誤前程只是托詞,我認為這是林沖怕自己名譽受損。作為禁軍教頭,熱血的習武之人,可以被關押、可以被流放,甚而至於被殺頭,但絕不可以保護不住自己妻子的清白。如今自己被流放滄州,前途未蔔,自己在家時妻子都險遭侮辱,自己不在家中,情形難以想象。真要是高衙內趁此機會侮辱了張氏,那恥辱可就大了,自己還怎麽立足於江湖?不如寫休書棄妻子。如果妻子剛烈,因被休而自盡,或者不從高衙內而尋死,都是最好的結局。自己了無牽掛,則壹心壹意服刑至遇赦而返,那時再組建新的家庭,未為不可。如果妻子水性,禁不住高衙內的威逼利誘,從而失身,那於自己也無傷大雅,因為自己已經休了妻,並明令其自由嫁人,我林沖還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真丈夫,不會被人恥笑。在世俗人看來,情與理的轉化,只在壹念之間,當人的意誌稍不堅定,情就戰勝了理。如《寶劍記》第38回中寫林沖母親知道林沖落草為寇時,曾勸過林沖的妻子:“ 孩兒, 妳弱質芳年, 便死而何益! 不如嫁了他, 茍延性命, 蒼天自有報應外。媳婦休的掛慮老身, 且從賊子, 免壹身之禍。”[6]《寶劍記》是寫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戲劇,他的許多情節都來源於水滸故事,所以,其中的常情也就不是空穴來風,林母的認識,也可以看做是小說中林沖休妻的真實想法。三、怕有性命之憂風雪山神廟之前,林沖最怕的是自己有性命之憂。他在休妻時對嶽丈張教頭所說的話,足以證明這壹點。“如此,林沖去的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4]110 林沖深知如不休妻,就可能遭到高衙內的繼續陷害,自己防不勝防。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也就只能放棄妻子。在野豬林,當董超、薛霸要殺他的時候,他甚至是哀求他們,“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妳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妳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4]116絲毫沒有大丈夫的英雄氣概。當然這不能說明林沖是個懦夫,也不能說他貪生,只能說明他還盼著有朝壹日能回還東京,繼續往日的生活,所以也就在魯智深救下他之後,勸說魯智深放了董薛二人。總之,林沖在火燒草料場之前,性格的主體就是“怕”,但真的讓他可以不再有顧慮,即失去教頭的地位、美麗的妻子、幸福的生活後,他的性格的另壹方面也就暴露出來了,那就是狠勇和智慧。來源:中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