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年年都搞這種把戲,所以看過之後,已經沒有以往那樣的興奮和驚奇。就像有人講了壹個段子,第壹次聽了,覺得很好笑。第二個人再講,就沒什麽意思了。如果第三個人還講,那就習以為常。
比如傅園慧在裏約奧運會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自己“已經用盡洪荒之力”,大家都覺得很天真、很誇張、很搞笑。可後來跑步的、走路的、做辦公室的,都說自己用了“洪荒之力”,那就是明星的扭捏做秀了。
還有那句“藍瘦,香菇”,據稱來自廣西南寧壹小哥失戀後的視頻。因為“難受”,所以“想哭”。而他那濃郁的廣西話,聽上去諧音就像“藍瘦,香菇”。難受就說難受,想哭就說想哭,為什麽偏說“藍瘦,香菇”?可能,這迎合了壹些年輕人在表達上的遊戲化心理,讓詞語具有視覺化。
為了驗證流行語的生命力,我們不妨把前5年《咬文嚼字》發布的流行語從頭回顧壹下:
2015年十大流行語:“獲得感”、“互聯網+”、“顏值”、“寶寶”、“創客”、“腦洞大開”、“任性”、“剁手黨”、“網紅”、“主要看氣質”。
2014年十大流行語:“頂層設計”、“新常態”、“打虎拍蠅”、“斷崖式”、“妳懂的”、“斷舍離”、“失聯”、“神器”、“高大上”、“萌萌噠”。
2013年十大流行語:“中國夢”、“光盤”、“倒逼”、“逆襲”、“女漢子”、“土豪”、“點贊”、“微XX”、“大V”、“奇葩”。
2012年十大流行語:“正能量”、“元芳,妳怎麽看”、“舌尖上”、“躺著也中槍”、“高富帥”、“中國式”、“亞歷山大”、“最美”、“贊”、“接地氣”。
2011年十大流行語:“親”、“傷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賣萌”、“吐槽”、“氣場”、“悲催”、“忐忑”。
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所謂的“流行語”,都只是曇花壹現,火過壹陣,就離我們遠去了。比如“妳懂的”、“腦洞大開”、“主要看氣質”、“萌萌噠”、“元芳,妳怎麽看”、“我反正信了”等,到第二年,就幾乎銷聲匿跡。主要原因,是這些流行語大都產生於壹個特殊的新聞事件,壹時間引起了很高的關註度。而等新聞變成了舊聞,新詞也就變成了濫詞。
另有壹些,確實豐富了我們的語言寶庫。如“任性”、“網紅”、“點贊”、“土豪”、“正能量”、“高富帥”、“坑爹”、“吐槽”等,既生動形象,又準確地表達了壹種社會現象。這些詞匯,很可能會被增補到《現代漢語詞典》,永久流傳下去。
還有壹些流行語,與當時的政治形勢密切相關。比如“中國夢”、“新常態”、“供給側”、“互聯網+”、“工匠精神”等,代表了壹個時代的發展思路和政治口號,不僅成為年度的熱詞,還將記入歷史史冊。
流行語能否流行下去,首先取決於大眾還是小眾。如果像“小目標”、“葛優躺”、“藍瘦,香菇”這樣,反應的只是某個小眾群體的娛樂化情緒,那就只能速熱速冷。真正能夠長流不衰的流行語,既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性,又要有形象生動的文化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