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的碑文裏的“故、顯、考、妣”是什麽意思呢?
中國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當中,逐漸形成了非常完備的禮儀體系,而喪葬就屬於“兇禮”的範疇。人死之後,要立墓碑。墓碑之上,刻載死者姓名,以及其主要經歷。所刻文字,也是非常講究。
從碑文的作用、碑文裏的關鍵字、碑文的常見稱謂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講解,幫助網友全面理解“故、顯、考、妣”之間的區別,以及讀懂常見的碑文稱謂。
壹、碑文的作用
對於死者的墳墓,壹兩代人還可以記得清楚,三代以後就逐漸記憶模糊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經過不斷的摸索,人們逐漸為死者立碑,通過石碑記載死者的身份信息。這種做法,盛行於漢、唐,並逐步成為定勢,延續至今。這也非常符合國人光宗耀祖、福澤後代的心理。
現在的墓碑,多用花崗巖、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目的就是抵禦風吹、雨淋、日曬,確保長期耐用,留存於世。
理解了墓碑的作用,也就能讀懂碑文的作用。碑文,墓碑上刻載的文字,相當於死者的身份坐標,理清他在社會當中的主要人際關系,尤其是與立碑者之間的關系,以供後人祭祀。
所以,碑文中除了名字,出生、死亡日期信息,更重要的就是顯示與後代關系的漢字。墓碑大小有限,需要碑文越簡練越好,越是言簡意賅越好,因此往往是壹個字就代表著壹層關系,或者壹層意思。
二、碑文裏的關鍵字——故、顯、考、妣及其它
1.碑文裏的“故”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故”字有三個方面的意思。壹是原來的,從前的。如故址、故鄉。二是朋友、友情。如親故、沾親帶故。三是死亡。如病故、父母早故。
碑文裏面的“故”,就是取第三點意思,代表著死亡。壹個“故”字,避免了“死亡”這樣很忌諱、很生硬的詞語,同時也表達了對“死亡”的壹種文雅的尊稱。
2.碑文裏的“顯”
“顯”字,有壹層意思是指,有名聲的、有權勢地位的。比如,顯達、顯赫。
在碑文當中,“顯”是作修飾詞使用的,意在表示死者的名聲、地位、聲望了得,是壹位顯貴的人物。多用於達官貴人和地位崇高之人。
在碑文當中,與“顯”相近的,還有壹詞較為常見,那就是“先”。相較於“顯”字,“先”則是壹種基於死亡時間順序上的尊稱,如先父、先母、先夫,等等。
“顯”,多與地位、權勢、財富有關。而“先”,更多的是基於時間上的尊重。
3.碑文裏的“考、妣”
有壹個四字成語——如喪考妣(bi,三聲),意思是像死了父母壹樣,形容非常傷心和著急,含有貶義之意。
從這個成語當中,我們基本就能推斷出“考妣”的意思了。
“考”,書面語,父親的尊稱,並且是特指的已故的父親。比如,先考。
“妣”,書面語,母親的尊稱,並且是特指的已故的母親。比如,先妣。
所以,“考、妣”二字,是不能夠隨便使用的,都是特指的已故的父母。
4.碑文裏的其它關鍵字
除了上述四字之外,在碑文裏面,還有其他常見的關鍵字,現列舉說明。
壹是“公”、“氏”。加於死者的“姓”後。男子加“公”,或者“府君”,女子加“氏”,或者“孺人”。同為“劉”姓,如為男子,則為劉公。如為女子,則為劉氏。或者是,劉府君,劉孺人。
二是“孺人”、“老孺人”。在古代,“孺人”是指的七品官員的夫人。在現代,“孺人”是對女性的尊稱。滿了60歲的女性死者,稱之為“老大孺人”。沒有滿60歲的,稱之為“大孺人”。
三是左尊右卑。如果夫妻二人的名字,同時刻與碑上,則要遵循左尊右碑的原則進行排列,男子在左邊,女子在右邊。這個左右方位,是以石碑的方位進行確定的。
四是“諱”。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人們往往不會直呼其名,而是用壹個字代替起名,這個字就是“諱”。人的名字,是由姓和名組成的。“諱”,是指的死者的“名”。
三、碑文的常見稱謂
給死者立碑,壹般是子女的事情。但是,現實情況是復雜的。有的是之前的石碑損壞了,後人重新立碑。有的是女婿給嶽父嶽母,朋友之間,師生之間立碑。那麽,根據不同的情況,在碑文當中,對死者的稱謂,是會隨著立碑者身份的不同,從而關系和稱謂隨之發生變化的。常見的碑文稱謂有以下:
1.顯祖考某某太府君之靈(對祖父)
2.顯祖妣某某太夫人之靈(對祖母)
3.顯考某某府君之靈(對父親)
4.顯妣某氏老孺人之靈(對母親)
5.故嶽考某公老大人之靈(對嶽父)
6.故嶽妣某氏老孺人之靈 (對嶽母)
7.先夫某某君之靈(對丈夫)
8.先室某某夫人之靈 (對妻子)
9.某君某某仁兄之靈 (對朋友)
10,某君某某賢弟之靈(對朋友或弟子)
總結:
從形式上來看,墓碑上的刻文,也是壹種文化傳承,展現著中國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壹字壹詞,都有其特定的意思,濃縮而凝練。
從感情上來看,墓碑上的刻文,雖然比較簡短,但是展現了漫漫的人生路、表達了滿滿的人間情,流露出生者對死者的哀思和回憶。
碑文之中,道出了人世的哲理。碑文之外,充滿著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