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彜、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少人對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不了解。下面,我們壹起來看看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吧。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1不同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壹般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鬥星鬥柄上指,彜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彜族十月歷法的壹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彜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主要活動有鬥羊、鬥雞、鬥牛、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來歷,雖然民間傳說不少,但其真正的來源乃是彜族先民對火的崇拜。
也有人說火把節來源於星回節。可以說火把節與星回節無關。關於這個問題將在下面詳細討論,茲不贅述。
段註《說文):“火,娓也。娓,各本作綴。今正。下文日娓,火也。為轉註。南方之行,炎而上。與木曰東方之行,金曰西行,水曰北方之行,相儷成文。象形。大其下,銳其上。呼果切。古音在十五部。凡火之屬皆從火。”
段註《說文》:“炎,火光上也。洪範曰:火曰炎上。其本義也。雲漢傳曰:炎炎,熱氣也。大田傳日:炎,火盛陽也。皆引申之義也。從重火。會意,於廉切,八部。凡炎之屬皆從炎。”
古漢語說:“人火曰火,天火日災。”(《左傳》)認為火分為兩種:壹種是人工的火,壹種是自然的火。所謂“人火”就是人所用之火;所謂“天火”,就是自然之火,這種火容易造成火災,故稱之為“災”。
“火”之讀音,彜語讀音壹致,傈僳語與彜語讀音壹致,其它藏緬語與漢語有相近或相同之處,與彜語讀音則遠壹些。
從彜語對“火”之讀音相當壹致的情況來看,彜族先民至少對“火”之現象有了比較統壹的認識和讀音以後才逐步分遷到各地去居住的。所謂對“火”之現象有比較統壹的認識,這裏指的是對火的崇拜心理和壹系列的火文化現象。
火把節習俗
1、祭頌火神: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
2、耍火活動: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壹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壹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壹通。
3、鬥牛:壹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壹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壹周,由此身價倍增。
4、摔跤:摔跤活動在彜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5、選美:彜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壹直是彜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
6、篝火晚會:夜幕低垂,人們吃著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壹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壹堆壹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彜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
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2彜族火把節是所有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族也過這壹節日。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彜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北鬥星鬥柄上指,彜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系彜族十月歷法的壹個年節,火把節又叫星回節,俗有”星回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彜歷的新年。因此又稱過大年。
火把節由來傳說
火把節由來傳說不壹。壹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壹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並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石林彜族撒尼人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彜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壹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
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彜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莊石》中都有火神阿依叠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彜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彜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彜族在正月初壹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壹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彜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彜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傳說在中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大小涼山,關於火把節由來的傳說很多。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彜族英雄鬥敗天神惡魔,團結民眾與邪惡和災害抗爭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就在這個時刻,彜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後壹個太陽和最後壹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從此,天下風和日麗,水草豐茂,彜族人民開始過著安居樂業,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但是,統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於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征收苛捐雜稅。天兵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好端端的人間又被天神惡魔攪得民不聊生,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後來支格阿龍的故鄉出了個彜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英勇無畏,跨上駿馬能日行千裏,邁開腳步可飛崖走壁。他經常為各個部落排憂解難,除暴安良,深受民眾的愛戴。壹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站在高高的山顛上,陶醉在美不勝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發對大自然的愛,對美發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壹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他們隔著高山河流對唱情歌直到天黑。從此,他們相親相愛,山盟海誓。
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說了兩人的戀情,心裏交織著憤恨和嫉妒,總想找機會置黑體拉巴於死地。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挑戰,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鬥。結果在摔跤決鬥中,被彜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聰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壹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紮蒿桿火把,紮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於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
看到這情景,可惡的體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壹座高山。妮璋阿芝看著這壹切,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舍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壹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從此,彜族人為了紀念這壹天,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方式擊打燧石點燃聖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人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抗災的勝利,歌唱阿體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聰明美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彜家壹年壹度的火把節。彜族火把節壹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
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3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在漫長的歷史中,也擁有了特殊的節日。在德昂族,這些特殊的節日不足為奇,竟然在特殊的節日中還包含著更加特殊的民風民俗呢!
歷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節日,相互宴請成風俗,不論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鮮的蔬菜做壹碗沒有味道的素菜,然後再端壹小蝶辣椒水,蘸著辣椒水吃。聽著聽著,愛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來了。這樣吃,別具風味,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彜族是壹個古老而又熱情的民族。彜族的火把節也在全國頗負盛名,是所有彜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它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彜族地區。連白族、納西族、基諾族等都過火把節呢!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彜族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征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當我想象起彜族火把節的熱鬧,不由充滿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使我領略了許多民族氣息,也讓我更加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火把節是慶祝什麽的4火把節也是壹年中“吃”的節日。楚雄彜族有著獨特的飲食習俗,食譜很多,菜品豐盛,原汁原味,味道獨特。在彜族眾多美食中,“羊湯鍋”最具代表性,火把節吃“羊湯鍋”也成了楚雄人的老習慣。今年火把節期間,彜人古鎮、紫溪彜村和彜海公園旁彜海大成三處地方都開展彜族“羊湯鍋”等特色美食展示活動,屆時遊客可盡情品嘗彜家美食,感受彜族獨特的飲食文化習俗。
彜族菜的特色就是以肉食為主,菜種必不可少的就是辣味,這大概與其民族分布的地域也有壹定的關系吧。彜族人能歌善舞熱情豪爽,而且喜歡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無論時間地域如何變化,壹個民族骨子裏的特性是絕對不會改變的。不僅如此,彜族餐館的餐具和布置還都使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彜族漆器和飾物,因此我們也就毫不猶豫地將美味、傳統、香艷的彜族姑娘和豪放的彜族小夥壹起銘印在我們的腦海裏。
1、楚雄羊湯鍋
楚雄羊湯鍋
羊湯鍋是彜族人待客的壹道名肴,每年楚雄州人民過火把節時就是吃羊湯鍋最熱鬧的時候。將宰殺後的肥羊所有部位全部切成塊,放在壹鍋煮,煮的時候除了放鹽,不再放任何佐料,當食用的時候再放花椒、辣椒粉、薄荷等,就著蘸水吃。就這樣竟形成了壹個傳統。
2、祿豐烤小豬
祿豐烤小豬
元謀和祿豐羅次壹帶的烤小豬,是壹種具有地方風味的傳統佳肴。它選用三、四十斤重的瘦肉型小豬,宰殺湯褪去毛後,去掉肚雜和四蹄,塗上各種香料、佐料放在木炭火上烘烤,直至皮黃肉熟。看起來色澤鮮艷,吃起來外焦裏嫩,贊不絕口。
3、雙柏麻栗樹腌肉
雙柏麻栗樹腌肉
原料為豬裏脊、炒米粉、花椒、辣椒等,放在缸內腌制半年後即食。味道醇厚,切壹塊剁碎炒進炒飯裏非常的可口。
4、牟定叫花雞
牟定叫花雞
牟定叫花雞選取味香肉嫩的珍珠雞、經過腌制後包裹上香茅草或荷葉,並將姜蔥等配料塞入雞的肚子裏, 再用錫紙將雞包兩層塞入烤箱,食用時剪開錫紙和荷葉就行,香味四溢、肉質嬌嫩。
5、永仁宜就全羊湯鍋
永仁宜就全羊湯鍋
永仁宜就全羊湯鍋是宜就彜族人民傳統的風味食品,食材選用本地黑山羊,薈萃羊肉、羊頭、羊蹄、羊血、內臟等連皮帶肉用大鐵鍋壹鍋燉熟,香溢數裏。羊皮的香,羊肉的鮮,羊肚的脆,羊血的嫩,羊蹄的韌……,強烈震撼著妳的味蕾,讓妳意猶未盡。宜就全羊湯鍋不腥不膻,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6、元謀涼雞
元謀涼雞
作為正宗滇味的代表之壹,元謀涼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涼雞的選料考究,以未生蛋或未啼鳴的仔雞為最佳。將仔雞宰殺開膛洗凈後,整只置於鍋中慢慢燉煮,邊煮邊放清水,待雞皮明顯萎縮,撈出冷卻後切塊,甜辣的沾水配上鮮嫩的涼雞,余味無窮。
7、姚安手撕風幹雞
姚安手撕風幹雞
雲南不少地方有民間制作風幹雞的傳統歷史,其中以滇西北的姚安縣風幹雞和滇東北的鎮雄縣風幹雞最為出名。姚安風幹雞不僅風味獨特,能烹制各種美味佳肴,而且便於保存,食用方便,蒸、烤、燉、紅燒、黃燜均可。蒸熟後整只雞撕著吃,可謂是大快朵頤,非常適合做團圓菜。
8、南華涼拌松茸
南華涼拌松茸
涼拌松茸是野生菌生食的大膽嘗試,後成為了南華“菌子宴”中的名菜。烹飪以天然鮮松茸為食材,切片後配上家常涼拌作料,調拌均勻即可食用。這樣的做法不僅能保留松茸獨特的脂香,同時可以鎖住松茸內的水分,入口即可品嘗到濃郁芳香的菌汁。
9、大姚菜盒子
大姚菜盒子
大姚石羊古鎮當地的壹種特色小吃,用面在模具中裝上面糊,做成盒子,其中裝滿豆芽、酸菜、韮菜等等,放入油鍋中炸到外殼金黃,吃到嘴裏,面盒香脆,盒中菜蔬酸香,開胃助食。
10、武定蕎粑粑
武定蕎粑粑
武定苦蕎粑粑的制作非常簡單,成團的蕎面,制作成長壹尺,厚有三寸,寬有五尺的條形蕎粑粑,放入沸水中煮熟即食。苦蕎粑粑微苦回甜,無論是蘸蜂蜜還是煉乳都是非常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