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善良、恭敬、節制、忍讓。《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後泛指態度謙和舉止文雅。
春秋時期·魯·孔丘(孔子)《論語-學而》: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簡介
子禽問子貢道:“夫子每到壹國,必定得聞該國的政事,這是有心求到的呢?還是人家自願給他的呢?”
子貢說:“夫子是用溫和、良善、恭敬、節制、謙讓得到的。這是夫子得聞政事的辦法,大概和別人得聞政事的辦法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