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賦王粲拼音版如下:
《登樓賦》是東漢文學家王粲的賦作。
原文節選: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覽斯宇之所處兮,實顯敞而寡仇。挾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長洲。背墳衍之廣陸兮,臨臯隰之沃流。北彌陶牧,西接昭丘。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白話譯文:登上這座樓來眺望四周,暫且在閑暇的時光消解憂愁。我看這座樓宇所處的地方,實在是明亮寬敞少有匹敵。攜帶著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臨著彎曲的沮水的長長的水中陸地。背靠著高而平的廣大的陸地,俯臨水邊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邊的終點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邊連接著楚昭王的陵墓。
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滿田地。但即使這裏的確很美卻不是我的鄉土,又怎麽能夠值得我在此逗留?
《登樓賦》創作背景:
這篇賦見於《文選》卷十壹,是王粲南依劉表時所作。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戰亂關中,王粲遂離開長安,南下投靠劉表。到荊州後,卻不被劉表重用,以致流寓襄陽十余年,心情極為抑郁苦悶。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即來到荊州第十三年的秋天,王粲久客思歸,登上當陽東南的麥城城樓,縱目四望,萬感交集,寫下這篇抒情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