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靠武旦是武旦的壹種,通常也稱刀馬旦。旦角行分青衣、花旦、武旦、彩旦。武旦用於表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分短打武旦和長靠武旦。
刀馬且是京劇旦行的壹支,《中國戲曲曲藝詞典》解釋說:“大抵扮演搜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且激烈,不用打出手,較粉重於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的梁紅玉、《穆柯寨》的穆桂英等。”((中國戲曲曲藝詞典)第7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1版)這壹解釋大體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夠準確之處,即“不用打出手”,系指壹般情況而言,故前面應加上“壹般來說”四個字。因為有特殊情況。
個別刀馬且演員也打出手,如關派創始人關肅箱在京劇《鐵弓緣》中,雖系刀馬旦應工,但也首創了“靠旗出手”的精彩表演。自此之後,許多刀馬旦演員都有“靠旗出手”的表演,如方小業、邢笑珠等。
武旦,旦行的壹種。大多扮演勇武的女性,如武將和江湖人物中的各類女俠,表演上重武打和絕技的運用。武旦的特點有二:壹是蹺功,二是打出手。
武旦是京劇行當之壹。在過去,武旦和其它旦角行當的區別,主要是踩蹺和打出手。武旦在表演翻、打、撲、跌時,都是踩蹺的,打出手時更是必須踩蹺。在腳上綁上木頭作的假腳,練得和真腳壹樣的運用自如,沒有長時間地刻苦鍛煉是不行的。武旦的蹺功比起武生的厚底功,難度要大壹些。如果踩蹺的功夫練不好,就無法完成武旦行當所規定的各種表演技巧。
以前武旦和刀馬旦是兩個不同的行當:通俗點兒說,但凡接受官方或皇家的委派,在正規軍隊裏擔任正式的將官或統帥職務的青年女性,如穆桂英、梁紅玉等被稱作“刀馬旦”;除女性將帥以外其他會武功的女子則統稱為“武旦”,這類角色多為江湖女子,比如十三妹、周鳳英之類的。後來武旦和刀馬旦合並為壹個“武旦”壹個行當,泛指會武功的女子。
武旦壹般都兼演刀馬旦,在行當的細目中,二者是有區別的。最簡單地說,刀馬旦重工架,武旦重翻撲和出手,二者類似武生中“長靠”與“短打”之分。
戲曲界歷來強調“壹專多能”,並且根據劇情需要,許多戲裏的女主人公都是要求“能唱能武”的(樓主可以去看看李勝素主演的梅派名劇《穆桂英掛帥》,裏面的穆桂英既有成套的唱腔,又有繁重的武打)。所以現在的京劇舞臺上專職武旦演員已不多見。梅派青衣史依弘、尚派青衣周利、程派青衣李佩紅、荀派花旦管波的武打功架都是相當不錯的。
武旦戲中《扈家莊》的扈三娘,《竹林計》、《女殺四門》的劉金定,《湘江會》的鐘無鹽,《戰金山》的梁紅玉,《十字坡》的孫二娘,《巴駱和》的九奶奶等戲。
刀馬旦代表劇目有《李慧娘》、《百花公主》、《白蛇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