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詞典 - 最討厭喊什麽正能量,負能量這種歪理邪說

最討厭喊什麽正能量,負能量這種歪理邪說

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 年8月29日出生於美國印第安州Gary, Jackson 在九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七,他從 小就在節奏與布魯斯的聲中長大。4 歲時 他就在父親的指領下, 與兄弟們組成了“ Jackson Five”合唱組合,擔任領唱和主唱, 有“神童星”的美譽。 年,Jackson 開始個人演唱活動,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穩固地奠定了作為唱者和詞曲創作者的堅實基礎。同年, Jackson在Epit發行了第壹張專輯《Off The Wall》,從而完整地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形象。專輯中的四首單曲全部打入排行榜Top 10,而《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使他獲得了第壹座葛萊美“最佳藍調男手”獎。媒介認為這是壹張黑人布魯斯進入音樂新時代的最佳搖滾作品,為黑人音樂預鋪了壹條通向搖滾的大道。 年,Jackson 又發行了另外壹張專輯《Thriller》,幾乎曲曲皆佳,使整個樂壇為之顫栗。這張專輯為Jackson 創下了始無前例的歷史記錄,發行量達萬張,並 贏得 多個金唱片和白金唱片獎。這是唱片界有史以來的最佳記錄。年第26屆葛萊美頒獎典禮中,Jackson個人囊括了8個大獎。接著Jackson又推出了《Billie Jean》、 《Beat It》,投入場後也紅極壹時。19 87年,Jackson推出了唱片專輯《ictor》,銷量達到萬張,專輯壹經出版旋即風靡全美,雄居美國流行曲排行榜榜首。 年,Jackson推出新的唱片專輯《 Danger》,專輯向人們展現了壹個真實意義 上的 Michael Jackson,他將自己作為壹個唱巨星所無法擺脫的內心的孤獨感和恐懼感,矛盾纏繞的心理境況暴露給大眾。專輯中的單曲《Black Or White》表達了對世界 和諧、無種族歧視的渴望。 80年代的眾多黑人手中,Michael Jackson的成就最具意義,他與The Beatle 成了前後相互輝映的兩顆巨星,他們帶來的樂壇盛況將長久地被樂迷記取。

------------------------------------------------------

20世紀偉大的流行音樂家Michael Jackson

有時候,是脆弱的自尊讓我們不敢面對壹些事實。

說到邁克爾·傑克遜,這十多年來隨著流行和搖滾音樂的興盛與紛爭,這個白臉的妖人,已經被我們中的壹部分人用狂熱的崇拜淚水腌成偶像,又被另壹部分人高傲的品位痛斥和遺忘。對中國人來說,也許邁克爾·傑克遜真的只是壹個神話——隔著大海,被傳說、,被、觀看,被想念、指責......他從未生活在我們身邊,他只是壹個符。對不起,他的傳奇和他的遙遠加在壹起,就好象從未真實地存在過壹樣。自年邁克爾·傑克遜發表第壹張個人專輯(&uot;Off The Wall&uot;《墻外》,斬獲格萊黴大獎壹項)以來,他的容顏壹再更改、訴訟不斷增加、腰肢扭遍全球,專輯和大型演唱會的消息養活了多少記者,直到這老東西行將退休從影......我們,從封閉時代成長起來的中國青年,直到今天這個半封閉的禁運時代,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消失,卻捕捉不到壹點現實的影子,這是遺憾的。

更遺憾的是,對於傳說,人們通常是盲目迷戀,或者盲目反對。世界該不該有王,這是壹個問題,而拋開炒做之後的流行樂是不是應該有王,則更是問題,但邁克爾·傑克遜偏偏做了王,這樣,他的問題就大了。軟弱的人需要王,但另壹種軟弱卻可能以蔑視王的姿態出現——&uot;我靠,傑克遜?他算什麽東西!&uot;通常,是堅信自己理想的純潔性的搖滾青年這樣認為,同時他們還認為自己對壹切流行事物的抵抗是建立在世界觀基礎上的,和那些郁郁寡歡的老梆子的道德本能不壹樣。理想如果和理性相關,倒也罷了,但連郁郁寡歡的老梆子都不如的是,理想在很多時候是背離本能的,邁氏受到我這壹代搖滾青年的鄙夷,通常只是因為他太暢銷而不是他不好。在符化的年代,聽音樂的人不願意面對他,而熱愛他的人又忙著追星,他的音樂幾乎從來都沒有被註意過。然而他尖利、奇詭但又壹塵不染的嗓音,他獨樹壹幟的舞曲風格,他遠離現實的MT幻境和絮絮叨叨的公益活動,卻偏偏要從珠光和寶氣中分離出來,給音樂本身長面子。

邁克爾·傑克遜無疑是完美的,甚至已經從完美主義者進化到了變態人士的境界。如果我們可以認為多數藝術家都有點變態,或者正常人也都藏著變態的角落的話,邁克爾·傑克遜的變態顯然不是什麽壞事——像壹個奇跡壹樣,他瘋狂地追求完美的音樂、完美的容貌、完美的表演以及完美的其他東西,而又至今沒有自殺和殺人,實在是不簡單。從童年時代到現在,此人保持了壹種純潔得離奇的嗓音,其尖利有如痙攣,其抒情有如仙女,如果佐以曼妙和聲和玲瓏配器,往往有童話的效果——然而眾所周知的是,這是壹個成年人的世界,強行純潔的結果壹般都是虛假,要不就是脆弱,而邁氏卻做到了遠離人世的單純,因此我們無法推測他的內心世界。

說到內心世界,邁克爾·傑克遜的確封閉得厲害,他不但從未談論,也從未在詞中表達,他拒絕與成人世界交流——據說他並沒不是戀童癖,據說他喜歡和孩子們交流,至少我們已經知道他在關心兒童方面已經達到了偏執的地步,如果不是為了從中找到某種能量源泉,我找不到別的解釋。封閉在兒童世界裏的人是不是完美的?是不是追求完美的心理疾病?我輩不便猜測。不過根據若幹傳記,邁氏在性方面的清傾向和他在表演中的性感,構成了某種心理學的互補關系,這往往是試圖彌補潛意識中壓抑的途徑,壓抑是為了達到不可能的完美,而且是回避現實傷害和缺陷的方式,但為了達到平衡,則表演中的性感以沒有異性對稱出現的方式達到形式上的完美。總是,以上心理學說法可以姑且壹聽。

單指音樂,完美之說壹般沒有異議。從他狂收格萊黴大獎,可以判斷至少符合了流行的完美性,而就難度、復雜性來看,邁克爾·傑克遜也超過了多數流行同行。而最重要的是音樂的創造性,壹個從來不為潮流所動的人,要麽是心中有數,要麽是黔驢技窮,再不,就是成心吃剩飯,而邁克爾·傑克遜卻在風格和流派的縫隙中創造出變化和個性,讓人無處歸類,倒也做到了編曲的終極目標。像Come Together的翻唱,竟然把鬼魅的氣息和大將風度潑到了商業元素的空場上,而被指責為沒有思想的人們也沒有絲毫抗拒;像The Girl Of Mine,又是來自酸蜜曲的陣營,憑著極端的浪漫和樸素感,讓有思想的人們不由自主。在流行音樂的詞典裏,完美本來是打磨和折衷的意思,但邁氏所為,卻是將氣質推向極端,不但極盡輝煌華麗之能事,而且披著邪氣,在陌生的曲式、融合性和節奏感上建築了蜃景。

至於邁克爾·傑克遜在詞和MT裏做的那些美夢——英雄救美、周遊世界、獨闖虎穴、稱王稱帝、得道升天——本來無非是滿足庸人的幻象,但無疑又是邁氏個人夢想的狂熱體現。沒有人比他更喜歡自己,沒有人比他更相信自己是神仙皇帝,在裏,他像真正的小孩壹樣迷戀著傳奇,以至於到了讓人壹眼看穿的地步。壹個女性化嚴重的男人,壹個拋棄了膚色的黑人,壹個懷有兒童心理的大人,壹個像變形金剛壹樣表演的活人,邁克爾·傑克遜幾乎不能接受現實中的壹切,應該說,這是壹個真正的做夢者,他抗拒了存在的基本元素,他是葉芝的好朋友。當然,他也是各種歪理邪說的迷信者——比如他以為自己就是維多利亞時代的&uot;象人&uot;(見大衛·林奇導演的電影《象人》)的化身,比如他相信自己會在去年8月,40歲生日那天離開人世,比如他偏執地熱愛制服和手套,比如他和貓王女兒結婚的真實動機......除了把夢做得更真實些,邁克爾·傑克遜無法堵住他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破綻,那些無法證實——但也無法證偽——的神秘主義,已經左右了他的世界。和別的夢中人不同的是,邁克爾·傑克遜有能力安排他的夢,他有錢,而且可以更多的錢,他可以把身邊的壹切都弄得像舞臺。這算是惡性循環,還是僥幸的人定勝天?

對於天才,我們有過不同的定義,邁克爾·傑克遜作為世俗的天才,總是不能享受那些純精神世界天才的待遇,主要還是思想落後的緣故。我們評比音樂家的時候,經常要看他形式上的革命性和思想上的深刻性是否也和音樂的完美性統壹了起來,至於比較普通的因素,什麽感人、悅耳、直接,已經被唱片工業變成了泛濫的玩意,讓人沒法拿來當標準,邁克爾·傑克遜就是這樣和休斯頓之流混為壹談的。他的想象力讓他獨樹壹幟,他扭動的關節上是黑人的身體節奏,他排演了過去20年最完美的舞臺和夢幻,他沒有風格卻可以讓各種音樂風格都在傳統的方向上綻出火花......作為個人,邁氏超越了聰明,有時候,人們會覺得是壹種神奇的力量讓他尖叫、為世俗染上光彩。

邁克爾·傑克遜真正讓人討厭的地方,並不是他本人的劣行,也不是他音樂的漏洞,因為談論這樣壹個超級巨星,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要回到音樂和人之外的話題上來——商業社會的既得利益者、文明進程的加速者、物質世界的寵物、手段和表演的神人,他當然是符,是象征,是社會機器的壹個零件,和所有骯臟的交易壹樣,邁克爾·傑克遜同樣在與種種造神運動達成合作,並讓我們的世界在利用與被利用中前進。當然,道學家在《紅樓夢》中看見淫的時候,新左派也壹樣要在邁克爾·傑克遜身上看見美國商業文化的強大、消費性話語的霸權特色,以及那個產業和整個社會的等級制度......但未必每壹個理智的人都喜歡張廣天,從音樂出發,其實,只有壹件事需要認清——邁克爾·傑克遜是壹個天才,而天才從來都是自私的。他沒有義務為音樂做貢獻,他只是完成自己的夢,哪怕那夢實際上壹錢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