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有六百年的歷史,是最古老的“曲種”,是百戲之母。起源於江蘇昆山。
《中國音樂詞典》載“南音”條目有以下四方面的內容:①周代的南方音樂,簡稱“南”。 ②先秦已視作古樂的“南音”。 ③即“福建南曲”。 ④曲藝的壹種,用廣州方言演唱。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地區。有壹百多年歷史,以清唱為主。由此可見,南音、南曲之名古已有之,專指特定年代、特定地域的音樂;而“南音”又在壹百多年前已為廣東的地方民間音樂所名。
王驥德《曲律》中論及:“入元而益漫衍其制,櫛調比聲,北曲遂擅盛壹代;顧未免滯於弦索,且多染胡語,其聲近嘵以殺,南人不習也。迨季世入我明,又變而為南曲,婉麗嫵媚,壹唱三嘆,於是美善兼至,極聲調之致。”又曰“《孺子》、《接輿》、《越人》、《紫玉》、吳歈、楚艷,以及今之戲文,皆南音也。”這裏所提到的“南音”、“南曲”是指今之“昆曲”,以及江、浙、贛壹帶的海鹽腔、余姚腔、青陽腔、弋陽腔等。
所以“南音”、“南曲”古代、現代,以及地域不同,所指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