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 語出《周易·雜卦傳》徐鍇 註。
《易·雜卦傳》:“?中孚,信也。” ——?徐鍇 註曰:“ 鳥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此處的 “孚” 字為假借字,字音、字義皆同 “孵” ,須讀作第壹聲。
這裏,五代·南唐時期的著名訓詁學家 徐鍇 是用這句話來解釋 “孚” 與 “信” 之間的關系。在現代漢語中,“孚” 字仍然有 “相信、信任、信服、信用” 的意思(具體用法請參 百度詞典 “孚” 字)。
那麽,鳥類孵卵與誠信又有何關系呢?這裏先要理解 “皆如其期” 的意思,這意思說白了就是 守時、不逾期、不違約。鳥類作為生物,自有其特定的生物節律,也就是生物鐘,生物鐘會於無形間調控鳥類的行為與作息,鳥類的諸多行為並不是其主觀上在按照什麽特定規程行事,而是其由始至終都在受其與生俱來的生物節律控制的表現。
生物節律是高度恒定的,其會經由基因傳給下壹代。生物節律使得同壹物種之生活形態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狀態,並直接杜絕了生物種群內部的行為混亂。鳥類孵卵所謂的 “皆如其期不失信” 完全是其DNA支配下的自然結果,絕非古人所謂的那樣。古人那樣說,只是牽強附會罷了。
=================================
不同種類的雛鳥,其所需的孵化時間是不同的。即使是同壹種雛鳥、生於同壹窩中,其各自的出殼時間也是有差異的。所以,皆如其期 並不是指雛鳥皆在某壹固定時間出殼,而是指負責孵化這些雛鳥的成年鳥在產下卵後,都會高度自覺地盡快展開孵化工作,而且不論風吹雨打、嚴寒酷暑,其都堅守崗位,至死不渝。
鳥類孵卵,壹般皆由雌性成鳥負責,但也有例外,比如傻傻的企鵝。( 全世界***有18種企鵝,而除了 帝企鵝 孵卵只由雄鳥擔任外,其余種 都是由雌雄企鵝輪班孵卵。)雌性成鳥在孵卵時,雄性成鳥就負責外出覓食,雄鳥在外面吃飽飽後,還必須將食物帶回鳥巢。鳥類就是這樣,壹天天、壹代代地堅持著這項工作,從不懈怠,從無更改。古人有感於此,認為這是信義的象征,故將表示孵卵的 “孚” 字引申出 “相信、信任、信服、信用” 等意義來。(這是敝人理解)
===================================
附錄
“孚” 這個字在 字義起源 或者說 本義解析 上似存在爭議,漢典網 “孚” 字詞條下的 “網友討論” 中 就有不同的幾種聲音,竊以為比較有理,故將之摘錄於下:
網友甲:
① 孚,甲骨文,上爪下子,象壹只手抓著壹個孩子,是 “俘” 字的本字。—— fu 第二聲,會意字,本義為俘獲,俘虜。
《甲骨文合集》壹三七反:“ 五日戊申方亦征孚人十又六人。”
《小盂鼎》:“ 孚人萬三千八十壹人。”《周易·大壯》:“ 壯於趾,征兇,有孚。”
—— 這個 “孚” ,後來寫作 “俘”。
②?又指誠信。《詩經·大雅·下武》:“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③ 轉為動詞,指 信服。
《尚書·君奭》:“ 若蔔筮,罔不是孚。”(罔:無。)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而仁民愛物之意,孚於天下。”
④ 又指 使人信服。
《左傳·莊公十年》:“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成語有 “深孚眾望”)
⑤ 假借為 “孵化” 的 “孵” 字,讀 fu 第壹聲,指 鳥類孵化卵使成幼體。
《淮南子·人間》:“ 夫鴻鵠之末孚於卵也,壹指篾之,則靡而無形矣。”
—— 讀此音之 “孚” ,是 “孵” 的本字。
---------------------------------
網友乙:
甲骨文 “孚” 字,字形為 “壹只手撫在孩子頭上” ,字義表現 “孩子誠實可信” 這壹事理(見下圖)。
甲骨文、金文、小篆的 “孚” 字,壹只手撫在孩子頭上。本義:孩子誠實可信。泛指可信、信用:如 “孚信、小信未孚” 。引申義為 “使信服” :深孚眾望。
---------------------------------
徐鍇 的解釋可能不對。孚 “從手、子” ,應該是象征 伸手照顧嬰兒。壹旦承諾照顧嬰兒,就要有信用,要對氏族部落的希望(嬰兒)負責,讓大家信任妳。
( 這條解釋在質量上 不如上邊那兩條。上邊那兩條分析,其壹者考慮了 “孚” 字衍生字的讀音,另壹者註意到了 “孚” 字的甲骨文、金文及篆書字形。)
~~~~~~~~~~~~~~~~~~~~~~~~~~~~~~~~~
觀 “孚” 字之各體書法,我更支持?網友乙 的觀點。的確,“子” 與 “卵” 無論在字形還是字義上都存在很大差異,故將 “孚” 字的起源字義定為 “孵化” ,著實牽強。而所謂 被俘獲的俘虜,也不大可能用小孩 (子) 來作代表,故 俘虜、俘獲 為 “孚” 字的最初義也有些說不通。而 “孚” 從手從子,直觀上看,也就是壹個 以手撫子頭 的動作形態,與 “照顧嬰兒” 這種行為似乎也存在距離。所以,竊以為?網友乙 的觀點最為貼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