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私以為有幾位作家是不得不提的,但是如何挑選壹部最佳之作是難上加難,以下是個人的壹點拙見。
當代文學自建國起至今日,經歷了壹段起伏、變異期後迎來了復歸與發展,在現代化的道路中,百年中國文學迎來了第二個春天,其中不乏佳作,個人淺薄,許多作品仍未曾拜讀,下面就個人了解簡單分享壹下我所理解的十部優秀文學作品。
壹、《日光流年》閻連科
他忽然笑得溫柔且甜嫩了,他在年幼時的壹個冬夜首先過去了,坐在對岸發出的笑永生永世,沒有人能體會到他的快樂與愜意。
s就像雨淋樣終年朝三姓村嘩嘩啦啦下,墳墓如雨後的蘑菇蓬蓬勃勃生長。墳裏新土的氣息,深紅艷艷,從春倒夏,又從秋至冬,壹年四季在山梁上丁冬流淌。
讀閻連科先生的作品,時常覺得殘酷,在絕望中展露人性,在絕望中展露希望。讀他的書,感覺人是壹天壹天在活著,也是壹天壹天走向絕望與死亡。有人說余華冷酷,血管裏流出的是冰碴子,現在看來,閻連科是壹座冰山,血液都已凝固。
二、《孽子》白先勇
白天,我們到處潛伏著,像冬眠的毒蛇,壹個個分別蜷縮在自己的洞穴裏。真到黑夜來臨,我們才蘇醒過來,在黑暗的保護下,如同壹群蝙蝠,開始在臺北的夜空中急亂地飛躍。在公園裏,我們好像壹隊受了禁制的魂魄,在蓮花池的臺階上,繞著圈圈,在跳著祭舞似的,瘋狂地互相追逐,追到深夜,追到淩晨。
白先勇先生的文筆出奇的細膩,作為白崇禧將軍的兒子,戰敗後移居臺北,時時懷念家鄉,作品中也有許多同樣懷著鄉愁的女子、浪人,文字流利圓熟,只是絕大多數讀來悲戚、感懷。
三、《白鹿原》陳忠實
四、《現實壹種》余華
皮皮趴在那裏,望著這攤在陽光下亮晶晶的x,使他想起某壹種鮮艷的果漿。他伸出舌頭試探地舔了壹下看,於是壹種嶄新的滋味油然而生。接下去他就放心去舔了,他感到水泥上的x很粗糙,不壹會舌頭發麻了,隨後舌尖上出現了幾絲流動的x,這x使他覺得更可口,但他不知道那是自己的x。
余華的《活著》、《兄弟》、《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都很成熟,是當代文學中的佳作。但談及余華的作品我更傾向於他前期這種陰冷、冷漠的作品
五、《棋王》阿城
我心中忽然有壹種很古的東西湧上來,喉嚨緊緊地往上走。讀過的書,有的近了,有的遠了,模糊了。平時十分佩服的項羽、劉邦都在目瞪口呆,倒是屍橫遍野的那些黑臉士兵,從地下爬起來,啞了喉嚨,慢慢移動。壹個樵夫,提了斧在野唱。忽然又仿佛看見了呆子的母親,用壹雙弱守護壹張壹張地折書頁。
《棋王》、《樹王》、《孩子王》在這幾部作品中阿城表現出壹種異於常人的精神信仰,阿城的文字準,看著是大白話,實則字字有靈魂,充滿了信仰的力量,生活的力量
六、《生死疲勞》莫言
壹切來自土地的都將回歸土地
莫言的作品中既有對馬爾克斯的理解也有蒲松齡的影子。《生死疲勞》是壹部以寓言的方式觀照歷史、借荒誕的想象書寫現實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品,生何歡,死何苦,勞即因,疲即果。
七、《塵埃落定》阿來
馬消失的那個地方,陽光落在柏樹之間的枯草地上,空空蕩蕩。我心裏也壹樣地空空蕩蕩。
2001年評選茅盾文學獎時,評委會給予了《塵埃落定》這樣壹段評語:小說視角獨特,有豐厚的藏族文化意蘊。清淡的壹層魔幻色彩增強了藝術表現開合的力度,語言輕巧而富有魅力,充滿靈動的詩意。
故事初看顯俗,細看精彩倍出,長看回味無窮。
八、《秦腔》賈平凹
燒餅是粘著芝麻的那種燒餅,他咬了壹口,壹粒芝麻就掉到了桌縫裏,摳,摳不出來。再摳,還是摳不出來、壹部農民在改革中迷茫、碰撞、沖擊中的大秦腔
九、《務虛筆記》史鐵生
我站在今天設想過去又幻想未來,過去和未來在今天隨意交叉,因而過去和未來都刮著現在的風。壹切被意識到的生活都是被意識改造過的,它們只是作為意義的載體才是真實的,而意義乃是現在的賦予。
人們總愛以殘疾作家定義史鐵生,可實際上他是最?健康?的那個,這本小說彰顯出他思想的玄妙與精神。鄧曉芒點評到史鐵生所創造的文本與薩特的諸多作品(《惡心》、《臟手》等)相比毫不遜色,而且更加富有詩的氣質。
十、《馬橋詞典》韓少功
用壹個個生動的方言詞條拼接出血肉充盈的鄉村圖景,形式上是《哈紮爾辭典》的仿作,沒有運用連貫的情節和人物的逐壹描述,而是像拼圖壹樣穿插對比,十分新穎也不覺瑣碎,是當代文學必讀之書目。
洋洋灑灑寫了大篇,分享了十部十分優秀的當代文學作品,當然文學寶庫中仍有許多作家的作品十分突出,路遙、陳忠實、張瑋、殘雪、馬原、格非、畢飛宇、金宇澄、梁曉聲、王小波等等大家的作品都十分上乘,在此僅分享個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