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字敦伯,又字勛卿,比利時人,1623年10月9日出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1641年9月29日入耶穌會,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壹,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歷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臺(欽天監)業務上的最高負責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1688年1月28日南懷仁在北京逝世,享年66歲,卒謚勤敏。著有《康熙永年歷法》、《坤輿圖說》、《西方要記》。
湯若望
湯若望(1591年-1666年),字道末,意大利的耶穌會傳教士,天主教耶穌會修士、神父、學者。在中國生活47年,歷經明、清兩個朝代。逝世後安葬於北京利馬竇墓左側,雍正朝封為“光祿大夫”,官至壹品(壹級正品)。在科隆有故居,塑有雕像。在意大利耶穌會檔案館有他大量資料。
白晉
白晉(Joachim Bouvet,1656—1730年),又作白進,字明遠。1656年7月18日生於法國勒芒市。年輕時即人耶穌會學校就讀,接受了包括神學、語言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全面教育,尤其對數學和物理學興趣濃厚。於清康熙二十六年來到中國,是壹位對於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物。
衛匡國
衛匡國(1614年9月20日-1661年6月6日),原名馬爾蒂諾·馬爾蒂尼(Martino Martini),意大利人。1643年夏抵達澳門,1661年6月6日病逝於杭州。衛匡國是中國明清交替之際來華的耶穌會會士、歐洲早期著名漢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和神學家。他在中國歷史學和地理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功績,是繼馬可·波羅和利瑪竇之後,對中國和意大利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和科學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的壹位重要歷史人物。
柏應理
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比利時人,著名漢學家。柏應理是壹位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傑出貢獻的歷史人物。他不僅親自往來於中國和歐洲,溝通東西方文化。重要的是他通過自己的著作,將西方宗教和哲學輸入中國,又將中國文化介紹給歐洲諸國。作為傳教士,柏應理通過其中文著作向中國人介紹宗教知識,其中以《天主聖教百問答》和《四末真論》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