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騷。八婆是什麽意思?
悶騷壹般是指外表冷靜,沈默,而實際富有思想和內涵的人。即表面上矜持得不行,骨子裏熱情如火的人。悶騷是壹種迂回的表演,因含蓄而上升了壹個境界,是壹種假正經和低調的放肆。它蟄伏在人的體內,假寐、積蓄、含而不露、欲說還休,時機壹旦成熟,就立刻蘇醒,繼而驚世駭俗。總而言之滿有心計的。 所以會有這樣的話:“90後對人最壞的評價是悶,最好的評價是悶騷。” 其意也有表達說“心中極度渴望,可又在表面很克制”,意思是故作深沈,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感情. 而現代人有時也會把悶騷理解為別的意思。最常見的就是將“悶騷”做為形容詞使用,假性貶義。多指表面上矜持得不行,骨子裏熱情如火的人。悶騷是壹種迂回的表演,因含蓄而上升了壹個境界,是壹種假正經和低調的放肆。它蟄伏在人的體內,假寐、積蓄、含而不露、欲說還休,時機壹旦成熟,就立刻蘇醒,繼而驚世駭俗。 詞典解釋 其辭源中的“騷”不是簡單的風騷來解釋的,它同時也隱含了“表現、表演”的意思,其實有英文“SHOW——表演”的音譯傳化(SHOW的中文諧音類似‘騷’,與廣府話更接近),但臺灣實際上說“SHOW——表演”時更喜歡用“秀”替代。所以,可以推測“騷”音多由香港傳入,但組合成“悶騷”後,其“騷”更隱隱透出超越‘作秀’的意境,接近“騷”字的本意。因此說這詞不簡單是風騷可以解釋的,壹般做貶義詞或玩笑話使用。 編輯本段實例分析 “悶騷族”是指外表中規中矩,嚴肅內向;內心卻充滿激情、渴望的群體。這是人類性本能和社會倫理道德相互沖突導致的結果。 悶騷“騷”也就“騷”吧,幹嗎又要“悶”騷呢? “悶”對壹些人來說,是壹種無奈的選擇。因為人類是群體動物,在人類社會生活,妳壹定要遵守人類社會的規則,即使某種規則是違背人類本能的,妳也只能遵守它。人類社會的規則是由人為制定,從而也註定是不斷變化的。 用實例來舉證壹下,妳會對什麽叫“無奈地”遵守社會的規則有深刻的理解: 改革開放初期,當年擁有巨大讀者群的《大眾電影》以灰姑娘和王子親吻的畫面作為該期雜誌的封面。不想這卻引出了當年轟動壹時的不算小的“風波”。壹個舊規則的衛道士為此“充滿義憤”地以“妳們究竟想幹什麽?”批評該雜誌的編輯,譴責雜誌“竟然敢”將男女親吻的畫象作為封面,“公然”提倡這種資產階級生活方式,雲雲。從而引發了當年還不多見的大討論。 回到為什麽要“悶”上。壹些人無奈地選擇“悶騷”的原因是,在現時的社會,仍然有這樣的潛規則:要受人尊敬,壹定要遠離“騷”的形象。例如:教師、白領、管理層人員等等必須外表嚴肅,衣著莊重,不茍言笑。“騷”這個似乎帶有貶義的形象和此類人物是無關的。其實在中國,不僅僅局限於有壹定社會地位的人員,即使是壹般的普通民眾,在強大的傳統文化背景的“道德”壓力下,很多人都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性本能。 但我們知道,性本能即“騷”卻是我們人類與生皆來,自然而然的本能,是無法壓制的。在這種本能和社會“角色要求”的沖突下,壹些人只能無奈地選擇“悶騷”來應對。壹個“悶”字就很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無奈”,這是本能和社會規則沖突下的產物,這大概也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 “悶騷”的“悶”只是壹種無奈的偽裝,是壹個假面具。當脫離社會視線“監督”,置身壹個確認安全的私人小天地時,就可以拋開“悶”這個假面具,讓“騷”的本能得到釋放。而且,“悶騷”的人“騷”起來時,往往會比壹般人更強烈!原因很簡單,西方的壹個哲人早就說過:越是本能的東西,對它的壓迫越大,它反彈的力度就越大。 同學之間說壹個人好就說“悶騷”,而說壹個人不好,就說“悶”。 八婆,粵語用來形容好管閑事女子的俗語。即是臺灣人所稱的“三八”或我們平時所稱的“長舌婦”。是壹個帶有貶義的詞語。坊間相傳“八婆”這詞源於開埠初期壹個名叫朱燕,家中排行第八,人稱“八婆”的女子。朱燕為富商何東家族的壹名傭工,後被發現將何東家族的秘密售予英國商人,被當時華人所指責,於是泛稱好管閑事的女子為“八婆”。另壹說法是因這類女子的咀舌比“三姑六婆”更厲害,所以稱為“八婆”。但真正起源則無重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