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語: 哭哭啼啼
拼音: kū kū tí tí
解釋: 不停的哭泣。
出處: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不由我哭哭啼啼,思量起雨淚沾衣。”
舉例造句: 她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
2、成語: 哭眼抹淚
拼音: kū yǎn mǒ lèi
解釋: 哭著訴說或控訴,形容哭哭啼啼。
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那老婆兒哭眼抹淚的說道:‘阿彌陀佛!說也不當好聽的話。’”
3、成語: 鬼哭狼嗥
拼音: guǐ kū láng háo
解釋: ①形容哭叫悲慘淒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出處: 魏巍《東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鉆到汽車下,有的往坦克的後面湧,鬼哭狼嗥,亂成壹片。”
舉例造句: 忽然,三架飛機掠過頭上,鬼哭狼嗥壹般往北山飛去。 管樺《懲罰》五
4、成語: 貓哭耗子
拼音: māo kū hào zǐ
解釋: 比喻假慈悲,偽裝同情。
出處: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他憤憤地說:‘別樣都還罷了,折尾的聲明,不是貓哭耗子?’”
5、成語: 壹路哭聲
拼音: yī lù kū shēng
解釋: 路:宋代的行政區域名。在壹個地區內,到處是老百姓的哭聲。比喻壹個地區的百姓因遭受災難而痛苦。
出處: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參政範文正公》:“富弼曰:‘十二丈則是壹筆,焉知壹家哭耶!’仲淹曰:‘壹家哭,何如壹路哭耶!’”
舉例造句: 戎馬掀天動地來,荊襄壹路哭聲哀。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2. 描寫流淚的四字成語痛哭流涕
聲淚俱下
號啕大哭
哭聲直上
嗚嗚咽咽
抽抽泣泣
熱淚盈眶
涕下沾襟
淚水潸然
淚如泉湧
淚如雨下
淚如傾盆
哭斷衷腸
淚流滿面
痛哭流涕
仰面而泣
嗚咽不語
以淚洗面
泣不成聲
哽咽之狀
喜極而泣
梨花帶雨
3. 形容哭得的四字成語抱頭大哭 形容非常傷心或很是感動的樣子。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兩人抱頭大哭,哭了壹場坐下。”
抱頭痛哭 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四回:“這裏於家父子同他家裏人抱頭痛哭。”
抽抽搭搭 形容抵聲哭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壹0六回:“平兒聽了,越發抽抽搭搭的哭了起來。”
抽抽噎噎 形容低聲哭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只是不能說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說道:‘妳從此可都改了罷!’”
觸目慟心 慟:極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內心悲傷。
出處:南朝·梁武帝《追贈張弘籍詔》:“朕少離苦辛,情地彌切,雖宅相克成,輅車靡贈,興言永往,觸目慟心。”
大放悲聲 放聲痛哭。形容非常傷心。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九回:“少奶奶掩面大哭道:‘只是我的天唷!’說著大放悲聲。”
奪眶而出 眶:眼眶。眼淚壹下子從眼眶中湧出。形容人因極度悲傷或極度歡喜而落淚。
出處: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那忍住了半天的酸淚奪眶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幹啼濕哭 幹啼:沒有眼淚地啼哭。濕哭:有眼淚地啼哭。無淚和有淚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現的各種表情。亦作“濕哭幹啼”。
鬼哭神號 ①形容哭叫悲慘淒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出處:元·楊暹《西遊記》第三本第九出:“則聽得鬼哭神號,休猜做三唱《陽關》出霸橋。”
鬼泣神嚎 形容哭叫悲慘淒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清·陳夢雷《行路難》詩:“江淮南北化為魚,鬼泣神嚎天暗黑。”
鬼泣神號 形容哭叫悲慘淒厲。同“鬼哭神號”。
出處:清·感惺《遊俠傳·俠圓》:“壹叢白草雜黃沙,鬼泣神嚎心亂麻。”
號啕大哭 號啕:也寫作“嚎啕”,大聲哭叫。形容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號啕大哭 號啕:大哭聲。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哭天喊地 提高嗓門又哭又叫。
哭天抹淚 形容哭哭啼啼。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二回:“前日不知為什麽攆出去,在家裏哭天抹淚。”
狼號鬼哭 形容哭叫的聲音淒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八回:“等兩日咱們去痛回壹回,大家把這威風煞壹煞兒才好呢!況且寶玉才好了些,連我們也不敢說話,妳反打的人狼號鬼哭的。”
老淚縱橫 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4. 類似吃的很歡、急的直哭的詞語有哪些1、跑的很快[pǎo de hěn kuài]。
造句:小明跑的很快。
2、跳的很高[tiào de hěn gā]。
造句:小剛跳的很高。
3、走的很穩[zǒu de hěn wěn]。
造句:王大爺走的很穩。
4、爬的很慢[pá de hěn màn]。
造句:那只烏龜爬的很慢。
5、氣的直哭[qì de zhí kū]。
造句:曉麗被媽媽氣的直哭。
6、飛的很高[fēi de hěn gāo]。
造句:老鷹飛的很高。
7、抓的很緊[zhuā de hěn jǐn]。
造句:小明把繩子抓的很緊。
8、哭的很慘[kū de hěn cǎn]。
造句:小華哭的很慘。
9、玩的很嗨[wán de hěn hāi]。
造句:他們今天玩的很嗨。
10、吵的很兇[chǎo de hěn xiōng]。
造句:他們兩個吵的很兇。
11、追的很緊[zhuī de hěn jǐn]。
造句:小明在後邊追的很緊。
12、看的很嚴[kān de hěn yán]。
造句:爸爸把小李看的很嚴。
13、潛的很深[qián de hěn shēn]。
造句:那艘潛艇潛的很深。
14、遊的很快[yóu de hěn kuài]。
造句:那條魚遊的很快。
15、洗的很凈[xǐ de hěn jìng]。
造句:他把衣服洗的很凈。
5. 哭得什麽(四個字)1、泗涕橫流
讀音:[tì sì héng liú] 釋義:眼淚鼻涕滿臉亂淌。 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陶公疾篤”劉孝標註引王隱《晉書》:“臨書振腕,涕泗橫流。”
2、奪眶而出
讀音:[duó kuàng ér chū] 釋義:形容人因極度悲傷或極度歡喜而落淚。
出處: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五:“那忍住了半天的酸淚奪眶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3、熱淚盈眶
讀音:[rè lèi yíng kuàng] 釋義:盈:充滿;眶:眼眶。因感情激動而使眼淚充滿了眼眶,形容感動至極或非常悲傷。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崇禎繼續向祖宗禱告;滿懷淒愴;~;幾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壹場。”
4、涕下沾襟
讀音:[tì xià zhān jīn] 釋義: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淚水滾滾流下,沾濕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傷。
出處:《屍子》卷下:“曾子每讀《喪禮》,泣下沾襟。”
5、淚如泉湧
讀音:[lèi rú quán yǒng] 釋義:眼淚像泉水壹樣直往外湧。 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極。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王)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泉湧。”
6、如泣如訴
讀音:[rú qì rú sù] 釋義: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出處: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7、淚留滿面
讀音:[lèi liú mǎn miàn] 釋義:眼淚流了壹臉。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壹百十回:“言訖,以印綬付之,淚流滿面。”
參考資料
在線成語詞典:/
6. 形容哭得很傷心的四字詞語有哪些1、淚如雨下
讀音:lèi rú yǔ xià
釋義:眼淚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極。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林沖見說;淚如雨下;便道:‘上下;我與妳二位往日無仇;近日無冤;妳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2、泣不成聲
讀音:qì bù chéng shēng
釋義:哭得噎住了,出不來聲音。形容非常傷心。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哭夜泣;氣不屬聲。”
3、涕泗滂沱
讀音:tì sì pāng tuó
釋義: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樣子。形容哭得很厲害,眼淚鼻涕象下雨壹樣。
出處:《南史·梁本紀》:“月中再設凈饌;每至辰拜;涕泗滂沱;哀動左右。”
4、痛哭流涕
讀音:tòng kū liú tì
釋義:涕:眼淚。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處:《漢書·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壹;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5、聲淚俱下
讀音:shēng lèi jù xià
釋義:壹邊說壹邊哭。形容極其悲慟。
出處:清·趙翼《甌北詩話》:“此等感時觸事;聲淚俱下;千載後猶使讀者低回不能置。”
6、鬼哭神嚎
讀音:guǐ kū shén háo
釋義:號:哭。形容大聲哭叫,聲音淒厲。
出處:《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祭供恩人》:“嚇還不算,還逼著人‘逃難’。弄得村上雞飛狗跳,鬼哭神嚎。”
7、哭天搶地
讀音:kū tiān qiāng dì
釋義:嘴裏喊著天,頭撞著地大聲哭叫。形容極度傷心。
出處:最早來源於民間俗語。
8、晝吟宵哭
讀音:zhòu yín xiāo kū
釋義:晝夜哀嘆、哭泣。
出處:《戰國策·楚策壹》:“[棼冒勃蘇]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9、號啕大哭
讀音:háo táo dà kū
釋義:號啕:大哭聲。 放聲大哭。
出處:《周易·同人》:“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10、抱頭痛哭
讀音:bào tóu tòng kū
釋義: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出處: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四回:“這裏於家父子同他家裏人抱頭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