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7千萬。這個數目在中國國內語言使用人口排名中處於第三位(第壹位是官話漢語,約8億;其次為吳語,約8千萬),在全球則排在第十六位。雖然使用人口比以普通話為代表的官話漢語少,但粵語的使用地區非常廣,在海外華人社區中壹直占統治地位,並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為中心的璀璨而強勢的粵語文化,這使得粵語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說粵語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主要的語言之壹。
廣州話口音是粵語的公認標準口音。但是隨著近年來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廣東境內壹些城市出現外來人口遠遠多於本地人口的現象,與之相伴的是普通話使用人群大增(主要是外來人口),不斷排擠粵語的使用空間,加上廣東省政府對粵語和本土文化不夠重視,粵語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實上已經漸漸由廣州遷移到了香港。另外,1949年以後,廣州地區的廣州話與普通話相互影響的機會增加,而香港粵語受普通話影響較少,保存有較多1949年前的用詞和習慣,跟原來的語言更為相近。這使香港粵語成為另壹個公認度較高的標準。但是總體上香港粵語跟廣州話差別還是很小的。
粵語的主要特點
[編輯]保留著大量古漢語的成分
這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在語音方面,粵語保留許多古老發音,例如粵語中「我」和「餓」兩字有舌根鼻音聲母 ng-(保留中古疑母的原始發音)。在聲調方面,粵語完整保留中古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調類格局,而且還從陰入中衍生出壹個中入調,是保留古漢語入聲最為完整的語言。粵語包含-p、-t、-k、-n、-m、-ng六種韻尾,沒有北方方言所具有的卷舌音、兒化、輕聲等現象(這些北方方言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後發展形成的,粵語並沒有跟隨北方方言發生這些變化)。在詞匯方面,粵語保留較多古詞古義,措辭古雅。在北方方言中,這些古詞已被廢棄不用或很少用。如粵語中「粘」說「黐」,用「差人」來表示「警員」等等。粵語的許多詞語——包括語氣助詞,都可以直接在古漢語的典籍中找到來源。在語法方面,修飾成分後置、在人名前加「阿」表示親昵、「公雞」倒置成「雞公」等等,這些都是古漢語特征的遺留。
[編輯]保留較多古南越語底層成分
古代南遷到嶺南地區的漢人與「南越族」土著長期雜居,彼此間語言、文化、習俗等各方面不自覺地相互滲透。粵語既有古漢語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語成分,正是兩個民族相互融合的結果。現代粵語中也仍然含有許多古代「南越語」的成分,主要表現在詞匯方面。如在粵語中「呢」表示「這」,「唔」表示「不」,「蝦」表示「欺負」,「邊」表示「哪」等等。這都是「古越語」底層詞的遺留。古越語底層在粵語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則粵語會嚴重「殘廢」,無法正常實現表達和溝通的語言功能。
[編輯]吸收了較多的外來詞
粵語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香港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強烈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這些外來詞很多是普通話沒有吸收的,如「士多」,普通話中說「商店」;有的是普通話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普通話中的「沙拉」在粵語中譯為「沙律」。從1980年代開始,不少粵語外來詞隨著香港及廣東人北上發展,漸漸進入了普通話,例如「巴士」、「貼士」等等。有時,這些詞甚至乎與原來的普通話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打的」就是由「出租車」轉化而來的新詞(在香港不叫「打的」,而叫「搭出租車」或「截出租車」)。香港粵語口語中還經常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比如,「檔夾」通常用 file(讀若「fai-lo」,有文具店會寫成「快勞」)代替,「感覺」用 feel 代替,警員或老師稱作「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師叫「Miss」),工作加班稱為「開OT」,等等。經常被夾用的英文單詞通常會轉變為粵語外來詞。這種夾用英文單詞的用法在廣東境內的粵語中也在逐漸增多。
[編輯]擁有大量特有詞匯
粵語在變化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出現許許多多特有的詞匯,這些詞匯有的沿用至今,成為粵語的另壹特色。日常用語中粵語不同於普通話的詞匯可多達50%以上。在科學技術領域兩者不同的詞匯比較低,小於10%。
粵漢詞匯對照舉例 粵語 標準漢語 粵語 標準漢語 粵語 標準漢語 粵語 標準漢語 粵語 標準漢語
宵夜 夜宵 飲勝 幹杯 心熄 死心 鬼馬 多鬼計 人工 報酬、薪金
心甘 甘心 火水 煤油 花樽 花瓶 夾萬 保險箱 黐線 神經失常、神經病
歡喜 喜歡 後生 年輕 專登 特意 雪櫃 電冰箱 鹹濕 好色、下流
人客 客人 老竇 爸爸 特登 故意 契弟 王八蛋 吹脹 氣壞、無可奈何
蹺蹊 蹊蹺 酥蝦 嬰兒 得意 可愛 點解 為什麽 折墮 做孽、遭遇悲慘
直頭 簡直 求其 隨便 得戚 得意 羅柚 屁股 同埋 和、與、跟
橫掂 反正 櫃桶 抽屜 好彩 幸好 馬騮 猴子 諗 想、考慮
屋企 家 大嘥 浪費 荷包 錢包 曱甴 蟑螂 生蘿蔔 長凍瘡
掟煲 分手 執生 小心 老世 老板 番梘 肥皂 熟口面 似曾相識
皮篋 箱子 淡定 鎮定 縱使 即使 失覺 失敬 遊車舸 兜風
火燭 失火 口齒 信用 省鏡 可人 唔通 難道 包租婆 房東太太
第二啲 其他 唔該 謝謝 犀利 利害 巴閉 了不起 大鑊 惹了大麻煩
閉翳 憂愁 抽秤 挑剔 傾偈 聊天 鉸剪 剪刀 擁躉 捧場者
電掣 電鈕 車轆 車輪 軚盤 方向盤 戇居 蠢、笨 踩屐 溜旱冰
瓊 凝固 喊 哭泣 嬲 生氣 唞氣 呼吸 蛤乸 大青蛙
曳 淘氣 嘜頭 商標 岌岌貢 搖搖晃晃 發吽哣 發呆 蠱惑 使人心意迷惑
獨特的句式和語法
粵語語法中有許多修飾成分倒置現象,此外還有許多很特殊的句式。
[編輯]發音系統較復雜
粵語有相當復雜的聲調系統,這與普通話(官話方言)差別非常大。在粵語中相當完整地保留了古漢語的入聲,而且還由陰入、陽入分化出中入。標準粵語有九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關於粵語的發音和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
[編輯]粵語的書寫系統
現代粵語在正式場合普遍采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現代漢語白話文書寫系統,其語法、詞匯根普通話書面語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壹套民間流行的粵語白話文書寫系統,其詞匯、語法、句式跟粵語口語相吻合,使用大量的「粵字」(香港增補字符集 HKSCS中收錄了擴增粵字約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 「摣」、 「嘢」、 「冚」等等。在最新壹版的增補字符集中,進壹步收錄了壹些所謂的「粗口字」。此做法備受質疑,因為粗口乃社會的壹般禁忌,雖然低下階層在日常對話經常使用。但談到學術層面,始終「粗口」不被普遍認同。香港政府方面則表示收錄「粗口字」乃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姑勿論誰對誰錯,借著這套增補字符集,大部份粵語特有的發音,都幾乎可以被書寫出來。
[編輯]粵語的方言
粵語包含若幹種方言。現在普遍將粵語分成下列幾個方言片:
粵海方言片
廣州方言 (又作「廣府話」,清末廣州設有廣州府)
南番順方言
東莞方言
(近代)香港方言
四邑方言片
高陽方言片
桂南方言片
吳川話
蜑家話
[編輯]粵海方言片
[編輯]廣州方言
廣州話為粵語的典型代表。但廣州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1949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以後的古雅,而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廣州方言的特色有:「四」、 「死」等音不發[sei]而發[sz]音。
[編輯]南番順方言
廣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壹部份組成,所以廣州方言其實可以算是南番順方言的壹個特例。廣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較接近,但順德有不少字的發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讀[l?p]而讀[n?p];「吃飯」不叫「食飯」而叫「吔[yɑ:k]飯」。
[編輯]中山方言
石岐話主要流行於廣東省中山的市區和石岐區,與廣州話相近,但又不盡相同。對壹些事物的名稱或壹般用語的叫法與廣州話相比有其獨特的壹面。中山石岐人能聽得懂並把廣州話說標準,但廣州人或香港人並不壹定說得準並聽得懂石岐話。如廣州話「瞓覺」(睡覺之意),石岐話稱作「咪覺」, 「訓覺」壹說石岐話也用;廣州話「頭先」(剛剛之意),石岐話稱作「梗思」, 「頭先」壹說石岐話也用。另外石岐話在可口音方面與廣州話也有些不同。
[編輯]香港方言
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土、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客家口音。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
1949年後,由於外地移民,特別是來自印尼和福建的移民湧入,加上英語的影響,使香港方言比其他粵方言較多懶音。時至今日,懶音似乎已經成為香港廣州話的特色,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壹代年青人普遍把「妳」[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國」[gwok]誤讀成「角」[gok],「過」[gwoh]讀成「個」[goh]。這種普遍的懶音,甚至影響到所謂「港式英語」的發展。如英語中表示數目字9的「nine」[nain]己常常被念作近似廣州話中的「拉」[laai]音;表示「限額」的「Quota」['kwot?]多作['kot?]。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
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詞匯,所以香港廣州話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遍。例如「地盤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道地的用語可能會使外來的漢語使用者不知所雲。
[編輯]東莞方言
[編輯]羅廣方言片
四會、羅定、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郁南、陽山、連縣、連山等縣市
[編輯]四邑方言片
四邑方言是指新會、恩平、開平、臺山等地的方言,當中以臺山話為代表。珠海有壹半人講四邑方言(特別是鬥門壹帶),而其他地區則使用香山片粵語。四邑方言和廣州話相去甚遠。
[編輯]高陽方言片
高陽方言是指陽江、雷州半島壹帶的方言。
[編輯]桂南方言片
主要分布桂東南。以桂東北的賀縣至桂南的南寧市、憑祥市為分界線。線的東南主要說粵語,幾乎占廣西總面積的三分之壹;線的西北主要說官話。廣西粵語與廣州話相近,互能聽懂。但也有早期壹部分粵語居民遷入少數民族地區雜居,吸收了少數民族語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粵語等與廣州話相異較大的土語。主要包括邕潯粵語,梧州粵語,勾漏粵語以及欽廉粵語。分類如下:
[編輯]邕潯粵語(南寧話)
與梧州粵語比較接近。主要流行於邕州、潯州兩岸交通便利的城鎮,如南寧市及邕寧縣、崇左縣、寧明縣、橫縣、平南縣等縣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區。以南寧市為代表點。
[編輯]梧州粵語(梧州話)
與廣州話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縣大安、丹竹、武林3鎮,桂平縣城及金田鎮,蒼梧縣城,賀縣縣城及附近。內部差異很小。以梧州話作代表,語音系統聲母21個,韻母46個。
[編輯]勾漏粵語(玉林話)
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兩地區13個縣市(除平南縣、桂平縣城外)。音系復雜,聲調有10個。有粵語的其他方言中罕見的b、d濁聲母。許多字的韻尾失落,如「兩」讀為[lar]。以及詞匯也很有特點。與廣州話差別較大,操語雙方對話溝通交流困難。525252525
[編輯]欽廉粵語(欽廉話)
與邕潯粵語基本相同,內部差異小。主要分布欽州市、合浦縣(舊稱廉州)、浦北縣、防城縣、靈山縣及北海市。
[編輯]吳川話
分布於廣東省吳川市、湛江市。
[編輯]蜑家話
蜑家話又名水上話,普遍通行於兩廣的水上人家。
[編輯]關於粵語、廣東話、廣州話的關系
英文Canton壹詞出現於西元十七世紀,是粵語「廣東」的音譯詞,當時指廣東。番禺(今廣州)是當時廣東治所,西方人把番禺也稱為Canton,英文Cantonese壹詞是「廣東話」的意思。後來清政府禁止外國人深入廣東內地貿易和傳教,只允許他們活動於番禺,漸漸地Canton變成只指番禺,而Cantonese專指「廣州話」了。不過現在壹般人們還將廣州話(Cantonese)理解為「廣東話」,即粵語。事實上廣東除主流的粵語外還存在其他語言。
[編輯]註釋
註1:語言學家壹般認為,若兩種話語間不能直接通話,則這兩種話語分屬兩種不同的語言;若兩者間有或大或小的差別,但可以直接通話,則兩者屬同壹種語言的兩種不同方言。根據這壹分類標準,粵語跟普通話是完全無法通話的,應分別歸類為兩種不同的語言。不過,壹般認為,鑒於某些政治上的因素,中國語言學家大多將粵語歸類為漢語的壹種方言。但另壹方面,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嚴格按照傳統標準,中國就要多出許多種語言。總的來說,隨著粵語的標準化,其真正獨立城壹門語言的可能性也在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