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早壹代移民的華人很多已經加入美國籍,他們的後代自然也成了華裔,那他們的生活是什麽樣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壹些有意思的東西Chinese American Humor / What Kind of Asian Are You? 我不確定提問者想要怎樣的答案,那我就說說我的生活還有朋友。
關於身份
如果有人問起,我會回答我是亞裔美國人,如果繼續追問,我會答是華裔。
很少人會回答“華裔美國人”。很少人這麽說,所以我覺得這個詞念起來怪怪的。
也很少人會回答“美國出生的中國人”,在中國土生土長的人倒是常用這個詞形容我來著。
我和朋友們認為我們是亞裔美國人主要是因為所受的教育。從幼兒園起,學校就有不同的種族分類:美國白人,美國黑人,拉美裔美國人,亞裔美國人和印第安人。而且所有涉及種族的文件要求填的都是“是否亞裔”而不是“是否華裔”。大多數亞裔美國人的社區組織也是這麽命名的,比如全美亞裔職業協會。那些名稱中特別包含華裔的組織通常是為那些在中國長大的人設立的。
和我許多去過中國的朋友壹樣,我在美思華在華思美。我稱這種感覺為靈魂的時差混亂,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美國當周圍同齡的華裔用中文打打鬧鬧的時候我總若有所失,感覺與他們的世界格格不入。而當我真正回到中國有時也為文化差異苦惱不堪。
總之,做華裔美國人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足夠敏銳的話,妳可以在華裔和美籍兩個身份之間自如轉換,但是也很有可能妳在這兩個身份中……淩亂了。
關於教育
公立學校
如妳所料,我所學的大多數都是關於美國的。我會唱美國國歌而不是中國的。我了解美國和歐洲的歷史而不是中國的。我的數學壹直很“棒”,因為在小學四年級教乘法之前我已經學會了,並且在那之後,我壹直是數學尖子。
小學時,家庭作業幾乎都包含了壹些故事,比如
蘇西去銀行存她的硬幣,她壹***有15個硬幣加起來是$2.25。請問她的硬幣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組合呢?
另外,我們還有壹些研究課題,比如
寫出妳最喜歡的歷史人物並描述他/她的貢獻。
或
調查妳認識的人並將他們的生日繪成表格。
或
設計壹個科學實驗。實驗結果是什麽?有什麽科學道理?
偶爾也有壹些測試記誦的作業,但壹天壹般不超過五題。總而言之,家庭作業壹天大概要花半小時。
初中作業也是這種形式,只是課題主題會更復雜小組合作更多,壹天大概花壹小時寫作業。
高中的時候,我考進了壹所磁鐵學校(註1),因此我的經歷和普通學生有點不同。我在普通高中的同學壹天有1-2小時的作業,而我卻有2-3小時的作業還要加上2小時的閱讀。課堂是以討論為基礎的,我們需要在家查閱討論主題的資料。
比如
討論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對英國經濟的評論
討論海明威在《永別了,武器》中天氣描寫的內涵
討論工業化對德國統壹的影響
我們在課堂上相互質疑,學到了分析問題的方法。由於老師想要的不是壹個正確的答案而是我們的研究和推理能夠給出的最好答案,這壹切十分費勁。它不僅比死記硬背困難,而且更加全面。
課外,我還
參加戲劇表演
參加校男排隊
我學校的文藝雜誌
領導當地機器人隊
我知道這聽起來是壹個典型的華裔美國學霸的故事,但我做這些都是因為它們很有趣。我本可以放學後直接回家,做兩三個小時作業再打打遊戲這麽過完壹天。我父母也希望我停掉課外活動多休息壹會。但我覺得從我的課外活動中,我學到的比起課堂上的那些能使我走得更遠。
關於中文
我的亞裔美籍朋友幾乎都參加了中文學校。中文學校不同於普通學校,它通常是當地社區組織的,在周六或周日有幾個小時的課程。
盡管發音不是很標準(shi/si, chang/cang這些音發不清),我的朋友們大都會說基本的漢語。這些就夠他們在家和爺爺奶奶交流了(“這個放在那兒”,“我吃過了”之類的簡單用語)。稍微好壹點的壹些朋友在家能說廣東話或者上海話,但他們依然不是很擅長普通話。經常是這樣,他們的父母對他們說中文,他們用英文回答,之後的對話父母有時也會改用英文繼續。有些朋友試著在家常說中文,我有兩個朋友可以讀中文書。
我五歲時,父母把我送回中國和祖父母呆了壹年。那時候我學了拼音和壹些基本的單詞(還有達到美國小學五年級水準的數學)。那壹年對我的中文學習意義重大。後來我上初中的時候父母給我報了中文學校。會讀拼音真的使我與眾不同,因為我能夠
使用漢語詞典
讀懂簡單有註音的文章
正確地朗讀詞匯
在中文學校的優異表現推動著我繼續學習中文。高中時,我將中文作為的自己二外學習。我開始在家說漢語而且樂於向父母問壹些我不知道的單詞。大學時,我還去中國交流了壹年。(中美大學有太多不同,在這裏就不細說了。等有相關問題時再回答。)
關於經濟
我小時候家裏特別窮。當時爸爸還在讀博媽媽也沒拿到工作簽證,我們所有的家具還有我的玩具都是別人捐的或者在庭院售物(註2)以低廉的價格買到的。在學校,因為家裏的收入接近貧困線,我可以享受免費的用餐。
那幾年裏,由於爸爸追求更好的工作,我們搬過16次家,其中壹次甚至穿越了大半個美國。現在,我們處在社會的中上階層:父母和我都有不菲的薪水,我們按揭付款買了房子,我們可以買大多數想要的日常用品但不是雜誌上的奢侈品。
總之,這是平穩緩慢的經濟增長而不是中國經濟那般的飛速。
20年前我家最窮的時候,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比我們家在中國的朋友好得多。比如,我們有壹輛豐田花冠而且可以在沃爾瑪購物(同壹時期,每個第壹次走進沃爾瑪的中國人都為之震驚不已)。
現在,我們再沒有那些朋友那麽富裕了。比如,我父母的朋友都送他們的孩子到國外讀大學(很多是到美國),作為國際學生他們需要付極其高昂的學費還要花很多錢旅遊購物。相反,因為本州學生學費較低並且有拿獎學金的機會,所以我選擇了在州立大學讀書。此外,課余時間我還打了3年的工。
我朋友們的家庭大都是中上階層。我們的父母是醫生,工程師,會計,研究院,教授;他們還將子女引到了相似的職業。但我們還年輕,職業生涯可能迅速轉變。我的壹個朋友辭去了壹個很好的金融咨詢工作投身即興喜劇。
我們中的有些人覺得父母歷盡千辛萬苦才讓我們有機會受如此好的教育。如果只是做壹個令人羨艷的工作拿壹份令人羨艷的薪水簡直是浪費他們的犧牲,我們應該努力進入美國更高的社會階層才對得起他們。
關於社交
瀏覽我的Facebook好友就會發現其中大約半數都是亞裔美國人。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朋友幾乎都不是華裔,但這並非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所在的學校很少華裔學生。我的朋友大半是猶太裔,其余的是非裔和其它亞洲國家的美國人。
念高中的時候,在我的大學預修課程(註3)和 國際預科證書課程(註4)的課堂上有很多的美籍華裔學生。盡管他們不和我的非亞裔朋友壹起出去,但頭壹次我有了壹群華裔朋友。這兩類朋友都在美國長大,看相同的節目聽相同的音樂。盡管旁觀者會覺得他們看起來截然不同,我卻沒有這種感覺。
關於家庭
父母
我從未和父母聊過他們的文化身份,所以我只能推測。不過我可以告訴妳們他們處於怎樣的狀態。
我父母現在都是美國公民了。實際上,他們甚至把自己的名改成了美國名字。但他們在家說中文,看中文節目(我媽愛看《非誠勿擾》和《中國好聲音》)做中國菜(我爸至今沒法做出像樣的三明治)。
他們的朋友都是中國人。幾年前,其它三個中國家庭和我們住在同壹條街時,我父母很高興。夏天時,他們每晚都出去散步聊天。奧運會時,每個項目他們都為中國隊加油(我通常會為中國和美國)。他們也會抱怨美國對中國尖銳的政治立場。
另壹方面,他們已經非常適應美國。他們的同事大多不是華裔但相處得很不錯。我爸爸為最近兩次總統大選投過票而且引以為豪(我媽媽懶得排隊等投票)。
我覺得他們不會再搬回中國。20年過去,故鄉已成回憶。每次返鄉,父母總顯得非常無助而且必須依靠親戚的幫助。他們不再認得故鄉的街道和公交路線也不知道那裏的地鐵系統,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最普通的用品和活動的名字。
他們試圖向普通中國居民壹樣融入當地的環境,但很快就放棄了。比如,當他們上壹輛出租車會自覺系上安全帶。而且他們不習慣生活在沒有在美國想當然的壹些便利條件下,像無限制的熱水,中央空調,公***無線網,幹凈的公***衛生間等等。
他們無比思念中國,在那裏意味著和親人朋友團聚,但他們很快就釋然了,開車回到了我們自己的家。所以我覺得他們進退兩難,他們永遠為是中國人自豪但同時也為成為美國人喜悅。
關系
我和父母關系非常密切,和我的祖父母也壹樣。我的祖父母也撫養了我,所以他們就像我的第二父母。我的父母在對待祖父母上為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也努力做壹名孝順的孫子。盡管現在我住在離工作單位很近的公寓裏,我還是會和父母壹起過周末,這在美國人中是很罕見的。
我和在美國的表親們也很親近。但這因為我們都是美國人。
我和我在中國的表親叔嬸就比我期望的要疏遠了。小時候在中國的那壹年幫助我和他們聯系在壹起,我也把他們當做親近的家裏人。但實際上,我們很少交談。
語言的障礙固然很大。對我來說用中文講有意思的事實在很難而我的表親很少懂得英語的。何況還有12小時的時差讓打電話都成為難題。電子郵件?嗯……先讓我努力學習下中文。
我想知道更多他們的動態。壹些科技產品像是微信,對跨越我們之間的隔閡有所幫助。
就這樣了,壹個20幾歲的華裔美國人的簡短的但可能有所偏頗的故事。
這真的是壹個很難的問題,因為我必須描述壹些對我來說稀松平常但對大家卻可能極不尋常的事情。而且,我只能說說我和我的朋友的事情。我們是第二代的華裔美國人。但我們的經歷跟第五,第六……第N代華裔美國人會大不相同。還有,這些只是我的經歷。如果妳發現華裔美國人不像我這樣,請相信妳看到的吧,畢竟大千世界人各不同。
壹些註釋
註1.磁鐵學校 magnet school(此詞始於1965年的美國,是壹種公立學校,有著特別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以吸引各種背景的學生,希望有助於各種種族間的融合);
註2.庭院售物 yard sale(又稱garage sale、porch sale或moving sale,是美國壹種獨特的售物方式。由主人把家中多余不用的物品放在庭院中,車庫裏或門廊下廉價出售);
註3. 大學預修課程 AP(Advanced Placement的縮寫)指由美國大學理事會(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在高中授課的大學課程。美國高中生可以選修這些課程,在完成課業後參加AP考試,得到壹定的成績後可以獲得大學學分。
註4. 國際預科證書課程 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簡稱IB課程),是由國際文憑組織為高中生設計的為期兩年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