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現代漢語說方言的事,有些吃力不討好——怎麽描述也難以表達得十分準確,因為讀音和字詞差異太大,只能做到盡量貼近。我的故鄉在山西省洪洞縣,其方言裏的動詞讀音非常有趣。
“罵”在我們那裏讀“卷”,“妳罵誰呢”要說“妳卷孰呢”。但並非沒有“罵”這個音,“吵架”或“吵嘴”就叫“嘶罵”,“罵”前加上表示馬叫的“嘶”,顯然更具動作性,生動得很。“扛起”是“惱起”,“扛住”是“惱出”,就是有“惱”這個音,但不表示生氣。“吃了三碗”說“跌嘍三碗”。“推”讀“揎”,“妳別推我”說成“妳波揎餓”。“上”發音“爍”。“下”發音“哈”。“坐”讀“錯”。 “拿上”讀“活舍”。 “聽話”讀“寫話”。“嫁”說“改”。“娶”說“換”。“蹲下”是“圪嘟”。 “抓住”要說“撮出”。“看”讀“niá”。“去”讀“qiá”。“提”讀“tiú” 。“放”讀“fē”。“扯斷”讀“jüā”。“扔”讀“蠻”、“跌”、“不撂”。“打攪”的讀音是“搭嚓”。“借錢”是“架錢兒”。“修理”或“調試”讀“擺置”。“訓斥”是“哼哆”。“敘述”或“講故事”叫作“合”。 “估計”或“約摸”說成“捏摸”。 “生火”是“擡火”。“耕地”是“跌剃”。“告訴”的讀音是“爍也”。“相跟”讀成“斯幹”。“交代”的發音是“雕呆”。“吹嗩吶”要說“出尼阿子”。“睡覺”是“樹雕兒”。“撓人的癢癢肉”是“圪雷”。 “造作”讀為“茲做”。“撒謊”是“鄒句舌”。 “撫摸” 讀“布拉” 。“拉家常”是“拍說”。“準備”讀“摟早”。“勞動”讀“屯彈”。“無病呻吟”是“虛傷氣”。“逞能”讀“擻坦”。“劫道”讀“腰濤”。“辦喜事”叫“過事”。“懷孕”說成“不連哩”。“動物小產”或“流產”要說“勒羔”。等等。
當然,洪洞方言裏也有壹聽就明白的動詞。比如,說“仔細”就是普通話裏的“節儉”。“知難知易”就是“善解人意”。 “不依”就是“不依不饒”。“跑茅子”就是“拉肚子”。
某些古音遺跡只保留在個別方言的個別俗語之中,如:洪洞、臨汾方言中表示人臉部浮腫的“胖(讀po)”這個音就保留在“胖眉處眼”這個方言俗語中。臨汾、洪洞、汾西、臨縣的“肥”,單念時,今已不讀古音xi,只有在當地謎語“壹對媳婦等等齊,吃肉軋面不得肥(讀xi)——筷子”(汾西)、“弟兄二人等身齊,香油好面吃不肥(讀xi)——筷子”(臨縣)和兒歌“茄子皮,瓠子泥,哪個狗娃吃得肥(讀xi)”(臨汾)中才有這個讀音。有的語匯所保留的古音遺跡因時因地不同而略有變異,如臨縣兒歌:野喳喳野喳喳尾巴長,引過souzi容不得娘。運城壹帶諺語:人生三大事,攢錢蓋房娶 xiouzi。臨縣兒歌中的souzi和運城諺語中的xiouzi中,sou和xiou均是“媳婦”壹詞早期的合音,它們反映了1000多年前的語音特點,都是極富價值的古音現象。下面再舉壹些反映古音的例子。1.反映q讀k的古音
新絳歇後語:半夜裏哭妗子——想起(qi讀kei)來壹陣子。
2.反映x讀h的古音
忻州歇後語:狗鉆到風匣(xia讀ha)後兒——回轉不開。
汾西謎語:壹張木鞋(xie讀hai),隨拉就來。——抽屜
紅匣匣(xiaxia讀haha),出啦啦。——辣椒
洪洞兒歌:噔噔噔,年下(xia讀ha)了,糕兒棗花兒做下(ha)了,哥哥剁餡餡(xianxian讀haihai),嫂嫂做飯飯。
跛跛蟲,覣不鞋(hai),過了甘亭是羊獬(xie讀hai)。(“甘亭”、“羊獬”是洪洞兩個相鄰的村莊。)
臨汾諺語:桃吃飽,杏(xing讀he)傷人,李子樹底下埋死人。
寧可誤了收秋打夏(xia讀ha),不能誤了存才《掛畫》。(蒲劇《掛畫》是小旦存才的代表作。)?
父親---爸
跌子:口頭語,"妳媽的"的意思,對應的詞是“男性生殖器”,但往往還可以表達“操蛋”、“日他媽的”等等不太高雅的意思;
立樓:偏房,壹般用於施展鍋碗飄盆工夫的地方,偶爾也放壹些陳年的雜物;
別打:不是“不要打”的意思,在洪洞方言裏是“狠狠的揍”的意思或者“侮辱性的毆打”的意思,當洪洞人說“別打妳”--趕快跑,要不胳膊折了、腿骨斷了;
FU:是“水”的意思,也是“書”的意思,也是“誰”的意思,壹定要看在哪句話裏發這個音,否則妳永遠是壹頭霧水;
嗩家夥滴:“壞蛋”的意思,往往是與自己政見、行動相悖而突發的言論,值得註意的是:他不是壹成不變的,有時候親昵的調侃也這樣說,這時候表示的是關系好,用洪洞話說是“鐵”;
兒嗎:不是侮辱用語,只是為了求證壹件事的準確性而產生的疑問,往往是妳說出了壹些超出常理的事實或者令對方很驚訝的事;
別侃倆:不要開玩笑了,表明對方不相信妳的言論;
鐵攆:也叫連手,關系親密的人之間的壹種稱呼,有時也為了交際應酬而套近乎;
方言俗語是掛在人們口頭的語言形式,代代相襲,口耳相傳,對古音起到了凝固作用,晉方言的俗語中保留了不少的古音。
母親---家?
伯父---伯伯、拖爸?
伯母---姆姆、拖家?
叔父---爸爸、夫夫?
嬸母---小媽、嬸子?
祖父---牙牙?
祖母---“妳喲”?
外祖父---老牙?
外祖母---姥“妳喲”?
嶽父---綽人?
嶽母---綽母?
姐夫---家夫、哥?
妯娌---相互?
男孩---廝兒?
女孩---女“兀兒”、女子?
男性朋友---連手、了兒?
二、人體?
頭---登腦、低腦?
眼睛---撚窩?
嘴---舉?
手指---宅頭、責頭?
腳---節?
鼻子---皮子?
牙---“妳啊”?
屁股---屁撚
三、衣著?
衣裳---呢爍?
鞋---孩?
襯衣---“思兒”?
皮帶---“褲子帶”?
四、食?
饅頭---“吃地”?
面條---“旗子”?
湯面---“掛熟地、拖旗子、調花地”?
幹面---“調地”?
和子飯---“米旗、米剎地”?
餃子---“煮角兒”?
玉米面食物種種?
“石條”、“卷子”、“擦疙鬥”?
“拍拍兒”、“煮谷雷”?
“餑饃饃”、“古藍子”?
“攤饃饃”、“捺饃饃”?
湯面---“掛熟地、拖旗子、調花地?
女孩---女“兀兒”、女子
洪洞方言壹、動物
麻雀——續娃兒
老鼠——圪拉裏家
牲口——頭谷
雞——低兒
小雞——低娃娃
羊——約兒
二、植物
玉米——棒子、稻黍
高粱——稻黍、紅稻黍
豆子——透子
山藥蛋——山蔓節
樹——剝兒
玉米桿——勃勃
棉桿——花稍、花圪蘭
三、用具
銑——千
鋤——蘇
筐子——籠臥
車——詫
自行車——詫子
土布——木年
棍子——圪蘭兒
小凳子——所兒
椅子——妳翁子、屋子
場——戳裏
碾——染
兜——鬥鬥
拖把——噸不
笤帚——條柱、掃柱
簸箕——播起、播七兒
時間?
今天——幾碼個?
明天——滅兒個?
昨天——牙兒個?
前天——前兒個?
後天——後兒個
二、自然?
太陽——日頭?
月亮——月滅?
雨——女?
小雨——圪些?
陰——“您恩”?
晴——切?
下雨了——哈的累了
三、其它?
上了年數——爍了續麽兒?
嫁——改
時間?
今天——幾碼個?
明天——滅兒個?
昨天——牙兒個?
前天——前兒個?
後天——後兒個
二、自然?
太陽——日頭?
月亮——月滅?
雨——女?
小雨——圪些?
陰——“您恩”?
晴——切?
下雨了——哈的累了
三、其它?
上了年數——爍了續麽兒?
嫁——改?
娶——換?
名字——滅兒?
外邊——衛些?
裏邊——裏頭?
廚房——力漏?
地——剃?
上——爍?
下——哈?
院門——套門?
不要緊——百不責?
石頭——得“讀三聲”石?
像、鄉——讀“西喲”拼音?
估計——捏摸?
隔壹宿——格壹押、跌壹續
生身父親稱作爸
親生母親稱作麥
兒女結婚過事哩
有了女孩稱女子
生了孩子稱媳婦
六十以後婆婆子
妻呼夫成掌櫃的
二十叫作小夥子
壹塊行走叫斯幹
炊事員稱仔飯的
頭稱的腦和登腦
兩腳通稱說是節
遇事不懂解不下
鍋裏開了叫熬啦
學校稱作園兒哩
書寫文稿下字哩
騾馬牛驢稱頭古
父親的爸叫亞亞
父的母親叫娘娘
生下男孩叫廝兒
女孩結婚叫新婦
四十左右叫婆娘
夫稱妻為家裏的
男孩十五稱娃娃
同窗好友為連手
生爐稱作擡火哩
面條通稱為旗子
眼睛叫的是眼窩
穿鞋叫作穿孩哩
幾人閑談叫排達
喝杯開水稱姜樹
上學稱作念書去
看書閱報叫鴨哩
豬羊雞狗稱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