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學習了陸遊的古詩《遊山西村》,是壹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哲理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遇到困難,但在古詩默寫環節,把“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中的“簫”誤寫成了“蕭”。
看到學生的默寫,大部分學生出現了相同的錯誤,我明白了,是學生誤以為“簫”即是“蕭”,所以默寫錯誤,寫出來同音不同義的“蕭”字。
看到學生的默寫結果,為了讓學生掌握準確書寫,並理解字義,我認為有必要給學生講解這兩個字的含義。於是我就從兩個字的字形入手,試圖給學生講解這兩個字的不同含義。
為了講解清楚這兩個字的含義,我特意查閱字典詞典,了解這兩個字的本來含義。在詩歌中“簫鼓”的“簫”是管樂器,“鼓”是壹種打擊樂器,在壹起時表示樂器。“簫”用多個竹管編排在壹起的叫排簫,用壹根竹管做成的叫洞簫。“簫”本與竹子有關,所以用“竹”字頭,與這個字的本來意思有關。而“蕭”字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艾蒿”,壹種草本植物,所以用“草”字頭;後來表示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 :蕭然,蕭瑟,蕭索,蕭條;有時也用了模擬聲音,是象聲詞,形容馬叫聲或風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
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理解清楚了兩個字的含義,“簫”是管樂器,與竹子有關,所以“簫鼓追隨春社近”要用“簫”。而“蕭”與草木有關,所以是草字頭。真的是此“簫”非彼“蕭”,雖然相同的讀音,但是戴的帽子不同,表示的意思就截然不同。
在弄懂這兩個字的含義的同時,感嘆道中國漢子的博大精深,只有壹個偏旁的不同,表示的含義就不同。比如“陡”和“徒”,也是偏旁的不同,字音和字義截然不同,像這樣的漢子還有很多,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語文時認真理解漢子的本義,這樣才能避免用錯漢子,從而鬧出不必要的麻煩,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這兩個字只是博大精深的漢子的九牛壹毛,冰山壹角,在今後的教學中多註意引導學生品味理解同音不同義的漢子,從而達到此“簫”非彼“簫”。